考研

汉硕考研:古代汉语知识要点(74)

时间:2013-11-13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 分享: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考察大家对于汉语基础和语言学的掌握,需要考生熟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语音和概况等等,汉语知识是博大精深的,需要考生认真投注。下面 文都教育老师和大家分享有关古代汉语的复习要点,希望帮助考生更好地规划备考,争取做好汉硕的考前准备,详情请看:

      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一、代词概述

      代词是古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个词类,古代汉语的代词在种类和体系上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一)从种类上看,古代汉语比现代汉语多出了无定代词和特别指示代词(有人称为辅助性代词)。、

      (二)古今汉语虽然都有人称、指示和疑问三类代词,但在口语中除了“我”、“谁”等之外,都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形式。如第二人称代词今用“你”,古用“汝(女)、若、而、乃”等。

      (三)现代汉语的人称、指示代词单复数形式不同,古汉语则单复数同形。如“我,我们”、“这个、这些”,古代只说“我(吾、余)”、“是(此、斯、兹、之)”等。

      (四)古代汉语虽然相当于第三人称的有“之、其”两个,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人称,它们的真正身份是指示代词。

      二、人称代词

      (1)上面说过,古今汉语人称代词大多用了完全不同的形式。

      古 今

      *称——我、吾、余、予(朕) 我(我们)

      第二人称——汝(女)、尔、若、而、乃 你(你们)

      第三人称——之、其 他(他们)

      为什么同样概念的人称代词,要用不同的词来表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方言,不同时代的人造出来的,也可能在语法作用上有所不同。如“余”用于甲骨文,“予”金文中才出现,这是时代的不同;“我”“吾”可能是方言的不同。

      上古第三人称代词不做主语,后代用第三人称做主语的地方,古代或者用名词,或者干脆省略。如:

      (1)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而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3)从左右,皆肘之。《齐晋鞌之战》

      上面说过,上古汉语里,人称代词是单复数同形的,同一个词可表示单数,也可表示复数,如“从左右,皆肘之”的“之”指綦毋张,是单数,“逐之,三周华不华注”的“之”指齐军,是复数。前者译为“他”,后者要译为“他们”。表示复数的“们”,是南北朝以后才出现的,原来写作“满”、“门”等,后来才统一为“们”,但这只是出现在白话文中,文言文一直到清代仍单复数同形。文言文中也用“辈、曹、属、俦、侪(chái)”等加在单音第人称代词后表示复数,似乎与“们”相同,但二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名词,有实的词汇意义,如“吾属”“尔曹”相当于“我们这些人”“你们这一班人”,而后者是词缀,只有语法意义而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

      (3)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得远比现在要少,这除了上面讲的古汉语常省略主语的原因外,主要是用谦称和尊称代替了人称代词,谦称代替*称,尊称代替第二人称。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表现在用词上,是用敬词来称对方,而用谦词来称自己,如“贵方”“令郎”和“敝庐”“贱内”等。在称谓上也是如此,自称时用谦称代“我”,称对方时用尊称代“你”。

      谦称——小人 仆 牛马走

      尊称——君 大人 主上 足下

      用作谦称和尊称的词,绝大多数是名词,因为是名词虽然可译为“我”“你”,但不受在否定句中放在动词前面这个代词规律的制约。试比较下面两个例子:

      时人未之许也。《隆中对》(按“之”为代词提前)

      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传昭公四年》(按“君”是名词不提前)

      另外,也可以用自称名代“我”,称人以字代“你”。

     上面是一部分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参考书目,不断的完善知识结构,补充知识内容,争取熟练掌握这一门知识,预祝大家 2014专业硕士考研成功,加油!

      了解更多 汉硕备考信息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