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考研:古代汉语知识要点(44)
时间:2013-10-28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考察大家对于汉语基础和语言学的掌握,需要考生熟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语音和概况等等,汉语知识是博大精深的,需要考生认真投注。下面 文都教育老师和大家分享有关古代汉语的复习要点,希望帮助考生更好地规划备考,争取做好汉硕的考前准备,详情请看:
(二)焉字
“焉”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用法很广的词,它可以表示多种词性,具体各种用法各属什么词性,人们的看法有时不一致。就王力先生这本教材来说,“焉”字可以作语气词、疑问化词和词尾,分别安排在教材的三处地方(另两处分别为第二册P276和第二册P470)。疑问代词的例子如:
(1)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篓上》
(2)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例(1)的“焉”作宾语,“哪里”的意思。例(2)的“焉”作状语,“怎么”“哪里”的意思。词尾的例子如:
(3)我心忧伤,叔焉如擣。《诗经小雅小弃》
(4)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荀子议兵》
词尾的“焉”作用同“然”,上二例都可换为“然”。疑问代词词尾与语气词的“焉”在句中的位置不一样——疑问代词是动词谓语前,词尾是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语气词是在句末,这里讲的是处于句末的语气词。我们说人们对词性的分歧主要就在语气词。本教材的语气词“焉”分为三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兼词“于是”,一是纯粹的语气词,一是用于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1、兼词“于是”
这种用法的“焉”一般人都称为“兼词”,因为兼有两个词的作用,本教材是认为兼有指示代词和语气词的作用。说它是指示代词,因为它有指代的作用,说它是语气词,因为它用于叙述句和描写句末表示停顿。杨树达认为是指示代词,兼有介词“于”和代名词“是”的作用。郭锡良认为它是一个特殊的指示代词,既是指示代词,又同时兼有语气词的性质。王力重在语气,故列入语气词;郭锡良重在指代,故列入指示代词;杨树达则从其词汇意义来着眼。无论哪一家,都认它具有指代的作用。它常用于叙述句末尾,所指代的范围或方面既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事物,还可能是处所,其词汇意义“于是”随文而译。如:
(5)见贤思齐焉。《论语里仁》
(6)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子》
(7)智者作法,愚者制焉。《史记商君列传》
(8)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苛政猛于虎》
(9)昔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解牛》
(10)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礼记大同》
(11)积土成山,风雨生焉。《荀子劝学》
(12)余收尔骨焉。《蹇叔哭师》
(13)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序》
上述最有启发性的是例(8),前为“死于虎”,后为“死焉”,可见“焉”是指代虎的,“焉”正等于“于虎”。前三例是指代人的,“焉”分别译为“向他们(看齐)”,“跟他(相见)”和“被他们(控制)”。中三全指代事物,分别译为“被老虎(咬死)”,“从这里”和“在这方面”。后三例指代处所,都可译为“在这里”。因为人或事物也是大概念的处所,所以三者都可归入处所。
“焉”还可用于描写句中,组成“形容+焉”的格局,描写句中的“焉”一般用于表示比较。如:
(14)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
(15)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国语晋语王》
“善莫大焉”意为“善事中没有哪一样比这更大,”“罪莫大焉”意为“罪行没有哪一种比这更大”。
“焉”不是此义讲时,“焉”前面或者是不及物动词,或者是动宾词组,还可能是形容词,而代词“之”前面一般为及物动词。试比较:
(17)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荀子王霸》
(18)非曰能之,愿学焉。《论语》
(19)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例(18)的“能”是及物动词,“学”是不及物动词,例(19)的“爱”是及物动词,“忠”是形容词。
上面是一部分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参考书目,不断的完善知识结构,补充知识内容,争取熟练掌握这一门知识,预祝大家 2014专业硕士考研成功,加油!
了解更多 汉硕备考信息
- 汉硕考研 古代汉语
- 责任编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