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考研:古代汉语知识要点(43)
时间:2013-10-28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考察大家对于汉语基础和语言学的掌握,需要考生熟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语音和概况等等,汉语知识是博大精深的,需要考生认真投注。下面 文都教育老师和大家分享有关古代汉语的复习要点,希望帮助考生更好地规划备考,争取做好汉硕的考前准备,详情请看:
二、矣、焉
作为句末语气词,“矣”、“焉”和“也”一样,都用于陈述语气(包判断、叙述),而与表疑问“乎”与“欲”“邪(耶)”,表感叹的“哉”“夫”三足鼎立。由于感叹有时与疑问有交叉之处,故也可采用陈述与疑问两分法。古人早就认识到这二者的区别,所以柳宗元《答杜温夫书》就说——“乎、欲、耶、哉、夫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决辞也。”所谓决辞,是指陈述确决语气。虽然同为“决辞”,但它们之间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下面就讲“矣”“焉”的用法,至于“疑辞”,后面一节我们即将讲到。
(一)矣字
“矣”与“也”虽然都为“决辞”,但二者的用法判然有别,正如《淮南子说林》所说——“‘也’之与‘矣’,相去千里。”
上面我们讲过,“也”用于句末时的基本用法是表示肯定确认语气,“矣”的基本用法是用于叙述句中,把已经或将要出现的新情况告诉别人。关于这点,教材中分析得非常精彩到位,这里再举两个例子。
(1)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左传庄公十年》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例(1)原来不可,现在可了,故用“矣”;例(2)原来未“庶”,现在“庶”了,故用“矣”,原来未“富”,现在“富”了,故也用“矣”,都在报道一种新的情况。
除叙述句外,“矣”还可以用在描写句、祈使句和疑问句的末尾。描写句的如:
(3)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4)天之弃商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5)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
描写句中的“矣”,不仅描写事物静的状态,还陈述了这种状态由弱趋强的过程,因此也是在报道一种新情况,当谓语前置时,就增加了夸张的语气,如例(5)。
祈使句如:
(6)子行矣!《庄子列御寇》
(7)若属皆罢去归矣!《史记滑稽列传》
祈使句中的“矣”也表示了一种行为动为的进程,如例(6)原来不能走,现在可以走了,例(7)原来不能回去,现在可以回去了。
疑问句的如:
(8)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大学》
(9)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疑问句中的“矣”,报道新情况的意味不如其他句子强,但仍然是报道一种新情况,它本身不能表疑问,疑问语语气是由句中的疑问词表示的。
总之,“矣”不管用在什么句式中,都表示一个动态的过程,与表示静态的“也”是大不一样的,关于它们二者用法的区别,下面一段文字表现得非常清楚。
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太宰伯州黎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左传成公十六年》
这是太宰伯州黎与楚王的对话,楚王看到晋军每一个动作的进程,把它们作为一种新情况告诉太宰,因此句末都用“矣”。太宰向楚王逐一解释对方在干什么,所以句末都用“也”。在这里,“也”“矣”各司其职,是不能互换的。
跟“矣”作用相似的句末语气词还有一个“已”。如:
(10)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贾谊《治安策》
(11)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逍遥游》
(12)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史记货殖列传》
“矣”与“已”大致与现代汉语的“了”相当,有时候可以译为“啦”。
上面是一部分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参考书目,不断的完善知识结构,补充知识内容,争取熟练掌握这一门知识,预祝大家 2014专业硕士考研成功,加油!
了解更多 汉硕备考信息
- 汉硕考研 古代汉语
- 责任编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