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12)

时间:2013-07-17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 分享:

      备考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同学们只有平时多积累,多练习,才能积少成多,量变导致质变。 文都教育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汉硕的备考资料,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复习备考。下面我们来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12)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

      一 学习与一般的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作为心理学的概念,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Ø 受经验主义哲学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和动物受环境支配、获得经验而被动形成的行为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排斥人的主观思想或思维活动,建立在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上。

      Ø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于19世纪末的饿猫“迷箱实验”提出联结试误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20世纪30年代以后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早在19世纪20年代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说。

      Ø 所谓操作是指主动作用于环境,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的有机体的自发反应。斯金纳通过白鼠在“斯金纳箱”里的主动操作获得食物而建立了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如果一个操作行为完成后伴随强化的刺激,那么这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就多,从而养成习惯,反之则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学习是一种反映概率的变化,强化可以增强反映概率。强化又可分为正强化(得到奖赏)和负强化(逃避或回避不愉快情景的出现)很多行为只作为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经典条件作用强调用来控制反映前的刺激,公式为“刺激——反应”,那么操作性条件作用强调的是对反应结果的强化,也就是反应后的刺激,公式为“反应——刺激”。

      Ø 该派只研究有机体外部行为的变化过程,而对有机体的内部思维活动则从不研究。

      B认知学习理论

      受哲学上的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环境和客观事物主动的认识和行为的主动的改变,是主体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在外界环境支配下被动地进行刺激——反应的联结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强调学习中认知机制所起的作用,着重探讨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变。

      ⑴完形说(珂勒)(P148)

      Ø 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柯勒于20世纪初的“黑猩猩够香蕉”实验,认为顿悟是成功的关键。顿悟:是指突然觉察到决绝问题的办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整个问题的情境进行知觉,了解构成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Ø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有机体获得的每种经验都是一个有机组织的整体,也就是完形。学习就是个体内部通过知觉重组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也是实现顿悟的过程。

      ⑵认知——发现说(布鲁纳)(P149)

      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探索知识结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Ø 综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刺激——反应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建立直接联结并由于强化的结果而形成习惯,习惯形成后在遇到类似的刺激情境时就会有自动的反应。

      Ø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支配作用,把学习看做是渐进的过程,着重研究外显行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顿悟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强调个体作用于环境,把学习看成是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学习是突变,着重研究内部心理过程。

      3、学习的分类、阶段和目标(P159)

      Ø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按学习的复杂程度,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A信号学习,如人看到红灯就止步

      B刺激——反应学习,如老师的表扬

      C连锁学习,如体操动作的学习

      D言语联想学习,如将单音节联合成复合音节、将单词组成句子

      E多重辨别学习,如近义词辨析

      F概念学习,加涅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和定义概念(抽象的,通过定义学到的概念,如温度、质量等)。

      G原理学习,对各种定理、定律或规则的学习

      H解决问题的学习,利用已学的知识构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上八类学习,前五种属于行为主义,后三种属于认知学派。)

      Ø 加涅认为学习行为分为八个阶段:

      A动机B领会C获得D保持E回忆F概括G作业H反馈

      加涅还归纳了学习应达的五种结果,也就是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

      A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E态度

      二 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

      Ø 习得(acguisition):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Ø 学习(learning):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Ø 一般用法是,广义的学习包括习得和狭义的学习。

      Ø 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并非完全隔绝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儿童或成人获得语言的过程中,都同时存在两种途径,只是主次不同。儿童获得母语是以自然习得为主,同时伴随有意识的家长辅导;成人第二语言学习是以有意识的课堂学习为主,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会话、听广播等也常常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Ø 学习与习得不仅相互交叉,而且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西方语言学者认为,成人第二语言的获得是从有意识的学习逐渐发展为对语言的自然习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水平的提高,成人第二语言学习中习得的成分越来越大,而学习的成分就相对地变小了;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识的学习成分越来越大。

      2、习得与学习的不同

      A习得,特别是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开始,与其生理和心里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儿童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第一语言的。成人的习得也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学习则是为了掌握一种新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伴随督促、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有意识行为。

      B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学习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

      C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集中在语言如何有效地表达思想以及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上(语言的内容),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语言形式的掌握、知识的获得往往是潜意识的;学习特别是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下,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方面,有意识地、系统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甚至在很大程度忽视了语言的意义。

      D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没有教学大纲和课本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法规则。

      E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也比较好;学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较少,但效果不确定。

      Ø 简言之,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

      Ø 苏俄学者关于这两种类型的学习的概念:

      A直觉掌握:指在使用语言时,意识所控制的是话语所表达的内容而不是它的语言形式。

      直觉学习:单纯模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B自觉掌握:指在使用语言时,意识所控制的是话语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它所表达的内容。

      自觉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

      Ø 学习第二语言最好的途径是从直觉到自觉。

      Ø 对习得与学习的区分,中外学者不同的看法:

      A有意识与潜意识、无意识的学习没有明显的界限,实际上难以区分

      B第一语言习得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某一特定阶段的现象,随着发育完成一去不返,在成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能再重现。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12)的第五章第1节的内容上文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稍后小编会继续奉上余下的部分,请同学们关注。最后预祝各位度能够顺利共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加油!

     

      更多汉硕备考关注 文都教育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