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13)

时间:2013-07-18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 分享:

      备考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同学们只有平时多积累,多练习,才能积少成多,量变导致质变。 文都教育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汉硕的备考资料,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复习备考。下面我们来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13)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其主要理论和假说

      一 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

      二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1、刺激——反应论(p159)

      Ø 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盛行于20世纪40、50年代,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Ø 行为主义者认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而是后天习得的,强调外部条件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这种行为跟人类其他行为一样,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养成习惯而学会的。

      Ø 由于用刺激与反应直接联结的模式来解释语言习得过于简单,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提出“中介说“:在外显的刺激和外显的反应中间增加了因联想而引起的隐含的刺激和隐含的反应的中介因素。

      Ø 评价:A人们平时所听所说的每句话几乎都是新的,儿童不可能通过模仿来学会每一句话。

      B刺激——反映论不能解释儿童言语行为中的创造性

      C成人并不总是对儿童说出的化语进行强化,即使有也是对其内容而不是对其形式和结构。

      D单靠刺激——反应,即使能学到一些语言的外部形式,也培养不出语言的交际能力。

      2、先天论(P161)

      Ø 又称“内在论”,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以其于80年代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为基础。

      Ø 乔氏认为语言不是“习惯的总和”,而是由抽象规则构成的复杂体系。人们习得语言也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而是要把这些复杂的规则“内化”,达到自动运用的程度,成为理解和产生言语的基础。乔氏认为人类大脑中先天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普遍语法反映了人类语言的共性,它不是指那些具体的语言规则或某种语言的语言,而是存在于人类所有语言的深层结构中的语言中最本质的东西。注意:核心部分、外围部分。儿童先获得与核心部分有关的结构,而这些普遍原则是以参数形式出现的,参数值未定,处于开放状态。LAD的第二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实际接触到的语言核心部分进行参数的定值。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假设——验证的过程。

      Ø 争议:A究竟有没有LAD很难通过实验来证明。

      B语言习得机制如果指人类具有的语言习得能力,不会有争议,但是指普遍语法,就产生了疑问。人类

      语言千差万别,即使能找到普遍特征,但未必能为人类天生所有

      C乔氏把语言习得机制与其他功能分开,与智力、认知无联系甚至先于他们而发展

      D先天论对环境的作用估计不够。

      3、认知论(P164)

      Ø 认知论的基础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

      Ø 皮指出,人有遗传的心理功能,它决定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并向环境学习。与环境学习的结果就形成并发展了儿童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又称为图式。人脑中储存着各种各样的图式。图式是心理活动的结构,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向环境学习的产物,同时对新事物的理解和吸收又取决于头脑中已有的图式。图式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发展。认知受到同化、顺应、平衡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

      l 同化:儿童遇到新事物、新经验,总希望把它结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其成为自身一部分。

      l 平衡:同化成功后,使认识与外界趋于一致,达到暂时的平衡。

      l 顺应:如果不能纳入原有的图式,儿童就要调整原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同化新事物。

      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发展的。同化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是环境对个体的作用。平衡总是动态的,由较低到较高水平。

      Ø 评价:认知论与刺激——反应论也是针锋相对的,认知论强调语言是规则系统,语言学习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受规则支配的内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也认为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更不能决定认知能力的发展。

      Ø 不足:A这一学说不是专门解释儿童语言习得问题的,因此语言习得中许多问题并未解决。

      B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强调认知一面不全面。

      C只强调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影响,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对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4、语言功能论(p166)

      Ø 代表人物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从语言交际功能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应看成是逐步探索并掌握用语言来表示功能的各种方式的过程。

      Ø 评价:功能论触及到语言的核心——语言的交际功能。影响到功能派教学法的形成,但对语言结构的发展则论数不多。

      5、 综合各家观点:

      A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先天语言能力和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既需要语言规则的内化,又需要通过模仿、操练养成语言习惯。

      B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其整个认知能力发展的一部分,是与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相适应的C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既包括语言结构,特别是语法体系的习得,也包括语言功能以及与语 言运用相关的文化知识的习得,这几方面是同步进行的。

      D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在交际活动中实现的。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13)的第五章第2节的内容上文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稍后小编会继续奉上余下的部分,请同学们关注。最后预祝各位度能够顺利共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加油!

     

      更多汉硕备考关注 文都教育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