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第四章
时间:2017-10-27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2018考研初试即将开始,是时候复习考研政治了。马原是考研政治五大部分占分比重较大的一部分,同学们往往在这部分特别容易丢分。下面小编为2018考研的小伙伴们总结了马原每一章的重要考点知识,一起来学习吧!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①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贯彻和表现。
②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唯意志论,这是历史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把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观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是宿命论,这是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和支配力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
①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发展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包括气候、土壤、山脉、河流、矿藏以及植物和动物等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③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以及人口的发展和分布等方面。第一,没有一定数量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第二,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密度和增长速度是否同生产发展的状态和需要相适应,会对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含义,是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等全部精神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第一,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
第二,道德是是依赖社会舆论调整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三,宗教是统治人们的那些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第四,政治法律思想是关于政治法律的观点、理论的总和,是经济基础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
第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最抽象的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的特点: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社会意识的构成:从杜会意识的主体的角度区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从社会意识的高低不同层次的角度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但它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意义
①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意义:第一,它宣布唯心主义破产。第二,他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的矛盾运动构成社会发展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
1、生产力
①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②生产力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生产力构成: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总和。
2、生产关系
①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属于人与人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关系,既不能自由选择,也不能随意改变。
③从生产和再生产的运转过程看,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从划分阶级的经济基础的标准看,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意义:这一原理是制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战略、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经济基础的含义
①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2、上层建筑的含义
①社会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互为因果,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既定的现实力量,影响人们的思想,两者都是经济的反映,
3、社会形态的内涵
①社会形态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②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揭示了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有规律的过程。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①辩证关系原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②上层建筑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当它为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
③意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之一。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
1、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即经济制度)、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每一社会形态都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2、社会发展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①统一性是指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规律,不同国家、民族发展的具有的共同的社会形态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趋势。
②多样性是指发展中的差异性、特殊性、丰富多样性。表现在:各个国家、民族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多样性。
3、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①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趋势是确定不移的,是自然历史的发展的过程。
②人民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这种或者那种选择,是有其特定原因的。具体表现在:第一,是取决于民族的利益;第二 ,取决于交往;第三,取决于人民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
4、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①社会发展的前进性的含义: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方式的矛盾作用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的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②社会发展的曲折性的含义:是指社会发展的前进过程不是直线上升、一帆风顺的过程,是伴随着暂时的停滞、曲折迂回的路线,甚至出现暂时的倒退。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力量。
②社会基本矛盾是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③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的不同,是决定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二、阶级和阶级斗争
1、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①阶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阶级也是经济的范畴。
②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基础。阶级对立的实质社会上的一部分人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
2、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
①阶级斗争是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②阶级斗争是阶级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是最有前途、最富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
3、阶级分析方法
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②阶级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
4、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实质:
①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导致革命。
②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③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根源:
①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②社会革命的爆发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还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阶级觉悟,组织程度和群众的发动程度。社会革命有暴力和和平的两种方法。
3、社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的环节。
②革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和部分进行改革。
②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③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当今社会,科学和技术是辨证统一的整体。
②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考研政治交流2群 293080340·关注DLKKJY,考研资讯轻松掌握,17霸王课直播 面授免费疯抢中!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第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变革,体表现在:它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变化,它使人们的劳动形式产生质的提升,它使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双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富于人类社会,也能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
“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球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的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全球问题反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它不仅是自然问题,也是科技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
解决全球的问题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作指导,人类社会要和自然和谐相处,要尊重自然、合理善代自然。 当前“技术悲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都是错误的。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①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鼓吹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②唯物史观认为,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出发,认为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发展,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和推动的历史。
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
①社会和个人是不可分割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作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3、人的本质
①人的本质问题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②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③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①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是无数个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的合力。社会历史就其整体而言,是一定的群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产物的演进过程,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出发,分析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只有代表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力量,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提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5、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第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③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6、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②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方法,它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理论根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也是群众观点的体现和应用。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个人与社会历史
①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活动构成的。②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不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2、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①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杰出人物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代表进步阶级或者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的人物。
②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人物的产生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杰出人物这是必然的;但是杰出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产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3、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①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②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作用。
③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家持续更新考研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学们可以关注文都考研,这里有你需要的资料,这里更有考研政治课程,点击【kaoyan.wenduedu.com】风里、雨里,文都陪伴着你!
资讯推荐:
课程推荐:
2018/2019考研特训班系列 |
|
- 2018考研政治 2018考研政治马原考
- 责任编辑:m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