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第三章
时间:2017-10-27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2018考研初试即将开始,是时候复习考研政治了。马原是考研政治五大部分占分比重较大的一部分,同学们往往在这部分特别容易丢分。下面小编为2018考研的小伙伴们总结了马原每一章的重要考点知识,一起来学习吧!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①主体:是指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②客体是指作为主体的人进行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认识客体也是实践客体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不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两种关系,即改造与被改造,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实践中产生的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服务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认识、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实践和认识又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又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认识的本质
1、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任何认识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2、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在认识的本质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①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②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物主义路线。
3、辨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①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外界的对象。
②辨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4、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极其相互关系。
①感性认识是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②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离不开理性认识的指导;在现实的认识活动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渗透的。
④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哲学史上表现为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和唯理论也有唯心和唯物的区别),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5、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①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这是因为: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6、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①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
②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指导作用;第二,解释作用;第三,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对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7、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①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③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理论不断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8、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家持续更新考研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学们可以关注文都考研,这里有你需要的资料,这里更有考研政治课程,点击【kaoyan.wenduedu.com】风里、雨里,文都陪伴着你!
资讯推荐:
课程推荐:
2018/2019考研特训班系列 |
|
- 2018考研政治 2018考研政治马原考
- 责任编辑:m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