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综合考试重点(十五)
时间:2013-07-19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中传的 艺术硕士是大家争相要进的专业,如何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凸显而出呢? 文都教育小编认为,大家一定要多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的关于艺术学的信息、资料,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下面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中传艺术综合的考试重点知识点。
莎士比亚与席了式 马克思在评论席勒时,就曾称其作品为时代的“传声筒”。相对于“席勒式”,马克思自然更推崇情节的生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完美融合的“莎士比亚化”。在中国当是曹雪芹化。马克思的观点来自于他的立场和方法。他从不孤立地看问题。他关于存在与意识、物质与精神的辨证思考是对人类社会,也是对肉体与灵魂这对冤家矛盾的昭示。灵与肉、“道”与“器”,人类缺其一便不成其为人类。
席勒 对现代性进行审美的批判与反思就是众多现代与当代理论家的重要理论探索之一。而开其先河者即为席勒。他认为,一方面,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非此方式类就不能取得进步”;另一方面,他又空前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和艺术低俗的弊端。席勒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美学理论论著《美育书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开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的生存”的新人文精神重铸之路,关系到人类长远持续美好的生存。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克服资本主义时代对人性的扭曲和割裂,恢复人所应有的存在自由。这种人的存在自由就是人性发展的无障碍性和完整性。
将审美教育与人的自由生存和人性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其意义极为深远。从美学学科本身来说开创了由美学的抽象思辩研究到现实人生研究的广义的美学学科的美育转向。这就是从席勒以来200年中绵延不绝的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发展。而从更深远的社会意义来说,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带来的人性和人格的片面性,追求人的审美的生存,则是人类始终不渝的宏大课题。
马克思曾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探讨了人类通过“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途径,扬弃“异化”、恢复人的自由本性问题。而当代哲学家格尔则针对资本主义时代极端发展的技术思维对人性的扭曲提出“人的诗意地栖居”。席勒的美育理论尽管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他对现代性过程中精神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人的审美生存的不懈追求却成为鼓舞人类前行的伟大精神力量。
关于美育的作用是席勒美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美育是否具有不可代替性的地位。席勒认为,美育的特殊作用即是其成为沟通感性与理性、自然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之中介。
席勒认为,美育所凭借的手段是美的艺术。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在当前的文化与文学艺术建设中,席勒的美育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席勒早在200年前就敏锐地看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形成的艺术的低俗化、功利化倾向。他尖锐地指出,艺术的精神“消失在该世纪嘈杂的市场中”,艺术严重地脱离了生活。他力主艺术对于“兽性满足”和“性格腐化”的超越,成为精神力量的“自由的表现”,使得日常生活做到审美化。当前,在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建设中也存在美与非美的二律背反。一方面,优秀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另方面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和腐朽文化的浸染,导致文化与文学艺术的严重的非美化与低俗化。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很好地借鉴席勒有关美的艺术作为人性“高尚化”工具的理论,既正视当前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现实形势,同时又坚持美的艺术的“高尚化”方向。使我国的文化和文学艺术事业得以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上面是一部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综合考试重点知识点,大家一定要先把这些重点记住,然后要更多的去积累,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加油!愿每一个考生都能够完成 艺术硕士的加冕。
更多考试资料关注 文都教育
- 艺术硕士
- 责任编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