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笔记(4)
时间:2017-10-19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西医综合考研的知识内容笔记很多,对每章节的重点难点和记忆点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下面,文都网校考研频道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生理学的相关笔记,供2018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吧!
第三章 血液
一、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60%体重的体液(40%细胞内、20%细胞外)
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对细胞的正常代谢至关重要 细胞外环境即机体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重要条件
稳态的保持是机体、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重要条件
稳态的维持:各个功能器官的代谢活动,神经体液的正常调节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一、组成
二、特性
1、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红细胞表面积较大,S/V升高,与血浆间摩擦力大,不易下降 血沉反映此性:男3mm/h;女 10mm/h
主要取决于血浆成份,不决定于红细胞
血浆中白蛋白增加,血沉减慢,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则红细胞血沉增加(易发生叠连而减小表面积) 2、血液粘滞性:为水的4—5倍
决定于红细胞的数量/比容:数量增加,粘滞性增加
3、血浆渗透性:渗透脆性:
血浆的主要成份是晶体,晶体渗透压约为血浆渗透压
1)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钠、氯
影响细胞膜两侧水份的移动(高渗—>皱缩;低渗—>肿胀)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升高则表示: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弱
正常值为0.9%,RBC在0.42%的NaCl中部分溶血,RBC在0.35%的NaCl中全部溶血
2)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中的白蛋白,决定血管内外和毛细血管两侧水分的移动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红细胞在其中能保持其正常体积形态的溶液 等渗溶液不一定等张,
第二节、红细胞及其功能
1、生成部位:胎儿2月后肝脾;5个月后肝脾造血减少,骨髓造血增加,出生时主要为骨髓造血,4岁内造 血功能升高可代偿性肝脾造血,4岁后若仍有髓外造血则为病理性
2、三个阶段:
造血干细胞阶段:可进行自我复制,定向祖细胞分化
定向祖细胞阶段:只能向特定方向增殖分化,几无自我复制能力
红系、淋巴系、粒单系定向祖细胞
前体细胞阶段:早幼、中幼、晚幼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3、红细胞形状:双凹圆盘形:S/V很大(不易下降,可增加气体交换面积,易变形)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CO2,
红细胞比容指的是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4、红细胞生成的原料:铁和Hb
VB12和叶酸是胞核合成DNA时的辅酶,缺乏时DNA合成降低,细胞不能分裂,出现大细胞贫血和 巨幼贫血。缺铁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内因子和受体结合蛋白可保护VB12在胃肠液中不能被消化酶破坏,同时又促进其在回肠中的吸收 红细胞生成调节: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
缺氧时,肾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骨髓造血功能增加,促进红细胞定向祖细胞及红系前体细胞 的增殖和分化,红细胞数量增多,改善缺氧,维持红细胞数量相应恒定
许多激素可影响促红素的作用:雄激素增强促红素作用,雌激素则抑制促红素的作用 甲状腺素和生长素也可以加强促红素的作用
红细胞的破坏:肝脾的单核吞噬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是120天,破坏后变为HB,被吞噬后分解。 二、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嗜碱粒细胞:活性成份为肝素和组胺
(肝素促进血浆中的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关)
嗜酸性粒细胞:可吞噬功能不强,限制嗜碱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反应
单核细胞:吞噬作用比中性粒细胞强,但单核细胞数目少,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防御反应 淋巴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裸细胞:包括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与肿瘤免疫有关,可杀伤肿瘤细胞
第三节 血凝、纤溶和止血
血管中血不凝的原因
1、流速快:凝血因子间不易发生接触
2、血管内皮光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不易被激活
3、抗凝系统
4、纤溶系统
一、血液凝固:流动的血液变成胶冻样凝块的过程,可溶的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丝。 血清指的是血凝后析出的物质:无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少;
血浆指的是加抗凝剂后析出
1、凝血因子:前激肽释放酶、血小板磷脂/血小板因子III
在血浆或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除IV(钙)外皆为蛋白 2、血凝:
X—>Xa(凝血凝原激活物的形成:内源性源于血管和外源性源于血浆和组织
II—>IIa(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I—Ia(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
(关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图示请参考课本,此处略)
内源性凝血:速度慢,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量多
外源性凝血:速度快,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量少
二、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III: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精氨酸与丝氨酸结合,封闭丝氨酸,失活而抗凝 凝血因子II、III、IX、X、XII等的活性中心含丝氨酸基
肝素:与抗凝血酶III结合,提高其作用;与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蛋白质C: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中,需凝血酶和凝血酶调制素
若机体中维K缺乏,则影响蛋白质C的生成
血管内皮损伤,则影响蛋白质C的激活,大面积内皮损伤,胶原纤维暴露,凝血增强,同时蛋白质C含量减 少,抗凝降低,易形成血栓
三、纤溶系统:
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抗纤溶酶
1、纤溶酶原:在血浆中的量充足
2、纤溶酶原激活物:决定纤溶
血管激活物:源于小A、小V内皮的释放:是?主要的 组织激活物:组织细胞释放:如肾释放的尿激酶
激肽释放酶即依赖于XII的激活物
3、纤溶酶:可将纤维蛋白、分解为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可溶性),使凝血块崩解 4、纤溶系统抑制物:抗纤溶酶为主
可对抗血浆中的纤溶酶对凝血因子的破坏作用 小的凝血块有自溶过程
VIII缺乏是甲血友病;IX缺乏是乙血友病;XI缺乏是丙血友病 四、生理止血和血小板
生理止血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血小板,小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几分钟以后出血自行停止的过程。 可分为三个过程:
组织损伤后,局部小血管受刺激收缩。
血管损伤后暴露出胶原f,激活血小板、凝血因子,形成血小板血栓,血凝块
血浆中抗凝,纤溶系统可防止凝血过程蔓延至损伤区以外
1、血小板:骨髓中巨核细胞的胞浆碎片脱落而成,血小板无细胞核
生理特性:
粘附:可粘附至胶原纤维上;
聚集:为血小板和血小板之间相互粘连在一起的过程
释放:聚集同时可释放出许多物质(α颗粒、致密颗粒),
ADP、血小板磷脂、前列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
收缩:血小板的微丝(肌凝、肌纤复合物)受刺激而收缩,部分血小板粘在凝血块纤维蛋白丛上,血小板 收缩使纤维蛋白变硬,释放血清,凝血栓更为凝固
血块固缩试验:检查血小板的功能(数量和质量)
止血中的血小板作用:
1)、血小板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多功能,可保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2)、血小板可释放出血管活性物质(5羟色胺)使血管收缩
3)、血小板可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直接堵塞血管出血)
4)、血小板可促进凝血:促进凝血块的生成
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
1)、血小板表面结合许多凝血因子,可提高损伤处凝血因子浓度 2)、血小板α颗粒中可释放凝血因子
3)、血小板可促血块收缩,形成坚实的止血栓
区别:止血包括凝血,凝血为止血的一个环节
凝血正常,不等于止血作用正常
血小板:10—30万/dl;血小板减少到5万以下,则Pt止血不正常,但凝血正常 Pt减少到2万以下,则Pt止血、凝血皆不正常
凝血:决定于凝血因子、血小板;止血:决定于Pt
第四节:血型和输血
红细胞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决定于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糖蛋白、凝集原),血浆中 有凝集素
只有ABO和Rh可引起溶血
一、ABO血型(H抗原为AB的前体)
辅血的原则是:供血者RBC进入受血者体内不能被凝集素凝集,而不考虑供血者的血浆凝集素凝集受血者 红细胞(量少)
同型血辅血也得交叉配血以防止亚型溶血
二、Rh血型:Rh阴性的人输血时比较危险
Rh阴性不会自然产生Rh抗体,第一次输血无反应,产生抗Rh的免疫抗体,第二次输血则Rh阴性者发溶血反应
母亲Rh阴性新生儿溶血:胎儿阳性,母亲阴性,第一胎使母亲产生抗体,第二胎会发生胎儿溶血。天然抗 体(IgM)很难通过胎盘组织,免疫抗体(IgG)易通过胎盘入组织
Rh阴性的母亲怀第二或第三胎时引起胎儿溶血性黄疸
为什么输血前要交叉配血:1、ABO中存在亚型,可能反应;2、ABO符合,但是Rh不合也可能反应
原则是:双侧都不凝才能输血,若血源困难,则主侧不凝,次侧凝也可以输,但要注意量少些,速度慢些。 异型血看主侧是否凝,次侧肯定凝
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家持续更新考研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学们可以关注文都考研,这里有你需要的资料,点击【kaoyan.wenduedu.com】风里、雨里,文都陪伴着你!同学们抓紧时间吧,2018考研,文都一路相随!
资讯推荐:
课程推荐:
10月主推课程 |
|
特训班系列 |
成功卡系列 |
- 2018考研 西综考
- 责任编辑: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