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中国的新闻改革
时间:2017-08-30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文都网校考研频道小编整理了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知识点:中国的新闻改革,供2018考研学子参考。
第一节 30年四次跨越
一、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
从1979年到1982年,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否定“阶级斗争工具”论,重新恢复报 纸作为“新闻纸”的本来面目,是这四年的主课题。基本上是“复旧”,重提1956年新闻改革的老话题。
基本成就:
第一,摒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说,重新肯定新闻事业是以刊登时事为主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机构;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第二,摒弃“假大空”,提倡“短快新”,尤其重新确立新闻真实性的权威。
第三,随着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经济报道逐步成为新闻媒体的主 体。
第四,纠正了历史错案,肯定了“读者需要论”、“社会需要论”是合理性的,并由此作为立足点,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选择新闻必不可少的标准。
二、第二次跨越:引进信息概念
这是从1983年开始的。信息概念引入新闻界,导致新闻媒介功能的重新定位,从而引发新闻媒介的巨大变化。
在学术上表现为新闻与宣传两者关系的全国性大争论。 新闻界巨变:
首先,媒介结构发生变化。一大批提供纯信息尤其是经济信息的报纸、频道纷纷创办。到1988年,中国形成三纵三横的没接结构,横向看,报纸、电视、广播三足鼎立,纵向看,中央级、省(市)级、地(市)级三级新闻媒介网很完整。
其次,媒介内容的构成发生变化。纯信息的新闻逐步在各新闻媒介占据重要地位。 再次,新闻报道样式更加丰富多彩。
三、第三次跨越: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
这是从1992年开始的。这是对新闻事业只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跨越。
逐步形成共识:新闻事业就它生产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但同时,就它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识和娱乐来说,属于第三产业即信息产业。
带来了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思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从1992年以后的新闻改革,重点不再放在媒介的功能以及传媒的传播内容,而是转移到媒介的外围即经营管理上。
到20世纪末,中国媒体的竞争态势可以用“3×3”描绘: 从全国而言,报纸、电台、电视台三足鼎立。
从报纸而言,综合性日报、晚报、专业报三足鼎立。
从电台而言,综合台、经济台、专业台(以娱乐节目为主)三足鼎立。 从电视台而言,无线台、有线台、教育台三足鼎立。 竞争给媒介带来的变化: 1、受众中心地位的认同
2、调整内部结构,搞活媒介机制 3、扩充硬件,扩大容量
四、第四次跨越:从单一走向多元
从1996年开始,中国传媒业的重头戏是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结果是使中国传媒业从 原来单一结构走向多元结构,从而改变媒体增长方式。
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基本目标是解决中国传媒业“小、散、滥”的状况,做大做强中国传媒业,具体目标:
第一,适度的市场集中,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十来家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媒体集团,成为中国传媒业的支柱,从而形成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
第二,从粗放型发展转换为集约化增长,从外延性增长转向内涵性增长,这就是集团化平台上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第三,从小而全媒体走向专业化媒体,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化竞争第四,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在结构调整和转型中,传媒业采取了六大措施:
1、报业集团——报业的集约化经营
1996年,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
2、频率、频道专业化——广播电视多元化之路
3、二级电视、三级报纸、四级广播——中国传媒业结构的基本框架
4、制播分离、编营分离——传媒的产业化之路
制播分离就是电台电视台只制作新闻节目以及部分核心节目,大部分节目(主要是娱 乐类、社教类节目)由独立制作公司提供。
编营分离就是将内容生产(编辑部)和经营活动(经营部)分开,内容生产在不受经营的干扰下独立完成,以保证其真实、、客观、公正。
目的有二:一是确保媒体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新闻节目;二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人 力、物力、财力,打破传媒业单一的资本结构,吸纳传媒业特别缺乏的精英人才,引入企业经营的灵活机制,实行真正产业化,从而迅速把传媒业做强做大。
5、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从封闭结构走向开放结构 三种模式:
(1)两家或数家媒体实行跨区域联合,共同出资、出人,创办一家新媒体,这是“三 跨”最基本的模式。《南方日报》和《光明日报》合办《新京报》。
(2)两家或数家媒体实行跨区域合作,对已有的一两家媒体注资改造、重新包装。 (3)大型国企注资媒体,实行跨行业经营。
6、二分大众传媒—从单一结构走向多元结构
将文化单位包括大众传媒划分为两大块: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企业单位。
第二节 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一、从自发走向自觉——中央掌握改革主导权
即从自下而上变为自上而下。
二、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成为新闻改革的主动力
光靠观念更新已无法解决当前新闻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来推动改 革。
三、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新闻报道成为新闻改革的主攻目标
边缘指的是传媒业微观层面上的经营管理,恢复广告经营,自办发行等。核心为新闻报道改革。在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时政报道的突破将成为中国新闻改革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四、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中国党报打造主流媒体
在增量改革后,曾经的“一报两台”不断萎缩。盘活存量,就要下力气改革党报,让党报重回其应有的核心地位,打造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
第三节 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一、制度架构——从人治走向法治:
1、建立新闻法: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2、提升大众社会权利: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建立新闻法不仅是建立一种秩序和规则,同时它也表明成熟社会的人权。未来的大众传播法制化还将从重义务轻权利向权利义务并重转变:媒介应享有法律保障的舆论监督权利;大众应该享有法律保障的政策、信息的知晓权、隐私权、更正权、接近、使用媒体权等。
3、建立理想的制度——大众传播真正从人治走向法治
党性原则永远是大众传媒所共同遵循的重要原则。在此基础上,未来的传播法制化将要从重权力阶段转向重法律阶段。
二、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
1、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特点:
所谓相对自由竞争阶段,是指从1978年到1996年的媒介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媒介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形式单一、过多地依赖行政或行业的特点。
垄断竞争是指从1996年报团试点开始到21世纪,媒介竞争此时摒弃市场低级状态的粗放特点,而代之以集中优势媒体,创造更高级的媒体形式——集团形式。
2、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过渡的具体表现
(1)出现了跨行业的联合。 (2)行业联合开始。
(3)联合为跨地区兼并奠定了基础。
3、相对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对现实的影响
首先,这种集中对媒介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报业集团的出现有利于媒介从无序竞争逐步走向有序竞争。 再次,媒介以其雄厚的实力走向世界,并有效地和国外媒体展开竞争。
三、媒体运作——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
1、传者的角色转化;
其强制化、权威化的特点逐渐减弱,服务特点逐渐加强。
2、受者的角色转化;
由于新闻信息是商品这一观念的确立,受众被认为是新闻信息理所当然的“消费者”, 享有知晓新闻信息的权利。
3、媒介风格的转化
四、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
一方面是由于受众兴趣的不同产生了受众分化,受众从大众化向小众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产生了媒体分化,媒体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过渡。
1、受众的分化;
2、媒体的分化首先,单一的政党报向党报、大众化报纸并存的格局转化。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出现了高级严肃性媒体与生活大众化媒体的分化。
五、媒体运作——从单一媒体走向媒体融合
目前,省(市)级别以上的媒体基本上都是报纸+网络或电台电视台+网络的模式。
六、新闻理念——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
1、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各自规定性; 差别:
(1)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学科背景差异极大。 (2)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存在差异
新闻学研究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播媒介的新闻、评论两部分,对报纸上的广告和副刊研究较少,对广播、电视的社教、文化娱乐、社会服务等部分涉及更少;大众传播学研究内容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书籍这六大块传播信息的行业,而且包含着这六大块的全部内容。
(3)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主攻方向不同
(4)研究方法存在差异新闻学以定性研究为主,大众传播学以定量研究为主。
2、深层的社会原因;媒介功能从唯一的宣传功能走向多元化功能,媒介经营方式越来越多,但传统新闻学已经不适应发展。
3、转化的途径
首先,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受众理论,把它作为学科框架内的重头戏,加以深入研究。
其次,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
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家持续更新考研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学们可以关注文都考研,这里有你需要的资料,这里更有新闻与传播硕士全程班,点击【kaoyan.wenduedu.com】风里、雨里,文都陪伴着你!同学们抓紧时间吧,2018考研,文都一路相随!
资讯推荐:
课程推荐:
2018/2019考研 |
|
特训班系列 |
成功卡系列 |
文都直播 |
|
- 2018考研 新闻与
- 责任编辑: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