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人际传播
时间:2017-06-09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2018考研已经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针对准备考取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同学们来说,小编准备了一份人际传播的复习笔记,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1、首要动机和目的是获得信息。
2、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4、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联系中形成的。包括三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镜中我”也就是“社会我”。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人际传播大致分为两种:面对面的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
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多种渠道和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产生新的意义。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效果好。
4、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社会功能:人际传播是社会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
传播学对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成果“镜中我”理论、“主我和客我”理论、“社会模仿”理论),二是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成果“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创新—普及”理论)。
社会化:一个人出生后由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从个人角度说,指个人学习语言、知识、技能、行为准则等以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从社会角度而言,指社会成员形成大体一致的观念、价值和社会规范体系,从而使社会秩序维持、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得到保证的过程。个人观念社会化包括自我观念的形成和社会观念的形成。
三、人际传播和自我表达
(一)、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它的传播手段多、渠道广、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核心媒体是语言,又分为声音语言、书写语言。体态、表情、眼神、身体接触以及服装、发型等都是自我表达的重要媒体。
(二)、姿态的传播功能
1、强调语言 2、补充语言 3、代替语言 4、控制语言
5、表达超语言的意义
(三)外观形象和自我表达
外观形象是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它所传达的信息形成人际传播中的第一印象。
(四)、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
个人进行自我表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能够充分认识和评价自己, 不进行自我表达,便不可能得到这种认识和评价。但是,自我表达是以他人为对象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进行的,如果不顾及他人和社会价值与规范,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这种表达不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相反会招致误解和造成个人的社会孤立。因此,自我表达并不是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与他人和一定的社会价值或行为规范相联系的,应该符合一个社会普遍认可的真善美价值尺度。
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家持续更新考研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学们可以关注文都考研,这里有你需要的资料,这里更有新闻与传播硕士全程班,点击【kaoyan.wenduedu.com】风里、雨里,文都陪伴着你!同学们抓紧时间吧,2018考研,文都一路相随!
课程推荐:
2018考研 | |
特训班系列 |
成功卡系列 |
- 2018考研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 人际传
- 责任编辑: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