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学考研知识点:全球性的发展与改革趋势
时间:2018-03-29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历史学考研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要理清知识点,加强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只有系统化的学习与理解,才能使记忆更加深刻,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复习考点,供2019考研的考生们参考!
全球性的发展与改革趋势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潮流。当代世界的大发展是世界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这种发展表现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当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它的发展趋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它突出反应在通过改革调整、科技革命,来推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和当代民族主义国家的全球性改革浪潮
从战后初期至今近半个世纪这一潮流持续不断。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欧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浪潮中十分活跃。在美国有1945—1953年的杜鲁门政府的“公平施政”,1953—1961 年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现代共和党主义”,1961—1963年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和1963—1969年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的社会改革”。在日本有1945—1955年的战后初期的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和1956—1973年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强化政府干预,实行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混合经济体制的政策。在西欧表现为:国有化和福利国家政策是70年代以前英国实行国家干预的主要手段之一,1946—1948年艾德礼工党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国有化法令,60年代后期,威尔逊工党政府的又一次推动国有化浪潮。英国还以完善“从摇蓝到坟墓”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自诩,40年代末实行了一系列福利国家措施。60年代福利国家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在法国实行了经济计划化措施和国有化政策,从1947—1970先后实施了五个计划,采取以市场机制为主的有计划的市场调节经济,以图消除自由放任下市场机制的弊端和高度集中下国家控制经济的缺陷,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模式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间的有限计划的协商经济模式。在联邦德国实行自由竞争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初期路德维希·艾哈德的新自由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既不同于凯恩斯主义模式和国家计划经济模式,也不同于完全的自由放任竞争经济模式,60年代以来又向强化干预凯恩斯主义式的方向发展。 50—60年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政策进行了改革性探索。30年代开始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的高度中央集权的、以行政管理经济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主导模式对战争年代和战后苏联初期的经济重振,和对新兴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国家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形成僵化模式,妨碍了和平和经济大发展时期的改革和发展。1953—1964年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调整,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但基本上是纠正斯大林时期的某些偏差,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1965年开始,勃列日涅夫实行新经济体制改革,从而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以行政管理经济为主的,有限利用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既对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模式有所修正,又是在苏联走上霸权扩张条件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巩固和发展,从而形成国民经济的持续低速发展。在东欧有1948—1949年南斯拉夫反对共产国际情报局错误决定的斗争和1950—1970 年间南斯拉夫工人自治和社会自治的改革,匈牙利1957—1964年的局部调整政策和1965年以后的以工业为主的全面经济改革,以及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改革等。60—70年代,东亚“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和台湾、香港地区)的崛起是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起飞举措分不开的。海湾地区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石油致富国的兴起和拉美地区的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等国步入中等发达国家都和推行开放改革政策有密切关系。
7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滞胀和1979—1982年、1990—1993年经济危机的困扰,西方国家普遍进行了大幅度的政策调整和新一轮改革。在美国有1969—1974 年尼克松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1977—1981年卡特政府的反滞胀经济政策,1981—1989 年里根政府的振兴经济政策,1989—1993布什政府的稳定发展经济政策和1993年上台以*继承人自居的克林顿改革。与70年代以前相比,70—90年代初的经济改革面对经济滞胀要着力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难题;出现大社会,小政府,低税收,有限福利模式态势;在改革指导思想上强调国家干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由竞争的功能;在联邦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兼顾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能动作用;并转向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又兼顾后凯恩斯主义。70年代以来在英国出现了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的经济改革,实行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控制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在英法出现了企业民有化趋势,这反映了在所有制领域对国家垄断、私人垄断和自由竞争的相互关系调整;反映了在政治领域内保守主义的抬头;反映了在经济指导思想上的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的兴起;也反映了新技术革命的影响和分配关系的变化和迄今私有制形式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相当的影响。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强化了主导型管理体制的混合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兼顾内需的贸易、金融立国政策。
在中国,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四化的基本路线,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特别是1992 年初邓小平关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重要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确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政策以来,国民经济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出现了世界少有的迅速发展势头,开始了经济腾飞。
在苏联则发生了历史性的曲折变化。勃列日涅夫时期、安德罗波夫当政和契尔年科的短期掌权,并未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弊端,而且面临难以解决的四大矛盾,即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实践上在与资本主义竞争共处中的劣势扩大、理论上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实践上的社会霸权扩张主义的推行、理论上的民族团结与自治和实践上的大俄罗斯主义及严重的民族问题以及理论上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苏共领导和实践上的苏共领导层特权腐化严重丧失先锋性。1985—1987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大幅度的改革设想,强调苏联已建成的社会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必须进行根本改革;提出加快发展战略,要由粗放式经营转到集约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科技杠杆;强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批评生产关系自动适应论;强调社会主义生产实践是检验改革的唯一标准;强调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相配合。1987年苏共中央6月全会通过根本改革经济管理基本原则的总体方案,其后又有几个立法和十多个配套措施。1988年6—7月苏共十九次代表会议后苏联改革发生急剧变化:在经济改革受阻情况下,要求先行政治改革,取消党的领导地位,仿效西方多党制,推行总统制。在苏共党内政治力量决战中,1991年8·19事件、1991年底苏联解体和苏共被解散意味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大失败和苏联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挫折。
在70—80年代,东欧国家的改革出现徘徊和曲折。波兰的工潮和社会动荡推动1982—1986 间波兰的社会经济改革;匈牙利继续进行改革探索,捷、德、保、罗、南、阿在改革中徘徊。由于东欧国家未能通过改革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体制,没有把经济搞上去,加上长期以来存在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世界和平攻势的加强和苏联对东欧政策的大幅度改变,终于导致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 在越南、朝鲜和古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也出现政策调整的趋势;在亚非一些新兴国家实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实践纷纷受挫,但社会主义思潮在新兴独立国家中的影响仍很强大。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改革出现了发展和扩大的好势头。
当代世界发展改革潮流的特点
首先,是多元化、民族化和开放性的趋势。这突出表现在,西方国家已从单纯应付危机型改革发展到结构性调整型改革。战后西方国家普遍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已不只是为防止生产过剩危机或滞胀危机,而且是为保持繁荣和稳定,解决丰裕社会中的相对贫困和富民强国问题要不断调整和改革。西方国家注意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的成功经验,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注意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是吸收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借鉴东、南、西、北的经验为了中国化。世界银行发表的1990、1991、1992、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分别专题报告了世界发展、贫困、环境、建康等问题,集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对西方发达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经验的借鉴。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民族化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苏联模式框架下局部调整的苏化型改革到东欧国家注意开始结合本国国情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中国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道路上也从西化、苏化型到开始探索符合本国特色型的改革道路。既不走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老路,也不按苏联模式行事,从而从出现民族化发展趋势。在西方国家日本的发展道路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西欧,它的强化政府主导型的混合经济管理体制制,以世界经济为动力,推行灵活外向型兼顾内需的贸易、金融立国、兴国政策、它的西方民主政治与日本特色的兼容、欧美文化与东方文明的结合、弘扬日本文化、吸收新儒学和西方文明等均富有日本特色。美国以引导世界新潮流自居,但美国模式很大程度上具有美国特殊性,即使英国也不能照搬。从封闭性的经济,或两个平行市场经济到对外开放转型与世界市场接轨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一大趋势。一些发展中国家走上脱贫道路,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发展外向型,全方位开放,把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普遍重视国家和市场在改革发展中的互补功能。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发展中。
是概莫能外的。从战后前25年到7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的改革显示由国家强化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到控制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则从单一计划经济模式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国家适当干预模式。当代发展中国家重视有利于市场发展的发展模式,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前言中写道:“当政府能对市场功能起到补充作用时,最有可能成功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减少贫困,而当国家和市场作用相冲突时,经济发展就会遇到极大的障碍”。
第三,由单一的经济改革逐步发展为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协调发展。战后初期,各国的发展改革以单一模式偏多,70年代以来逐步向兼顾政治和社会改革方向协调发展。在苏联出现过早先时期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的模式,又有政治改革领先的模式,但都没有处理好相互关系未获成功。在波兰、捷克、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始终受到苏联控制的干扰,从而严重影响协调发展。东亚一些国家的改革,强调政局稳定的前提,在稳妥和逐步进行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改革时,着力进行发展经济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加大政治改革的力度。而像伊朗巴列维国王那样不顾本国国情,全盘西方的政治民主化政策却导致了失败。在中国既有文革那样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带来了全国性大动乱和大倒退、大破坏的惨痛教训,也有近年来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协调发展,从而出现推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大好形势。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发展改革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表明,在推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政局稳定优先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在发展和改革中协调公正和效率相互关系和协调富裕和贫困共生现象。如何协调公正和效率、富裕与贫困是当代世界各国发展中普遍遇到的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程度不等的福利国家政策。以英国为例,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完善是一百多年来英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坚持阶级斗争所取得的一种权利,也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及其他受雇人员间的一种妥协,又是资产阶级政府以社会保障形式实行的一种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和政局稳定的收入再分配。美国则在步入丰裕社会时推出了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政策。70 年代以来,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布什政府都注意更好地协调两者关系。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十分注意克服社会主义“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弊端,强调提高效率,近年来更明确提出了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平等。这对于避免出现资本主义社会那种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十分重要。1990年世界银行报告认为,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减轻贫困。尽管社会制度和问题性质及严重程度不同,然而,正确处理公正与效率,富裕与贫困的相互关系始终是各国在发展进程中关注的重大课题。
最后,发展与改革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和决策者能否及时捕捉有利机遇相关。资本主义国家面对二战后急剧变化的形势,在发展战略上及时调整,采取了重要的改革调整措施,而社会主义国家战后一段时期深受苏联僵化模式的影响,不仅改革停滞不前,而且对突破苏联传统模式的举措横加指责,阻碍改革的进程,从而在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竞争共处中处于不利地位。战后日本的崛起,充分利用了美国在亚洲发动朝鲜战争和越战对日本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联邦德国的崛起也利用了美苏冷战时期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东亚“四小龙”的崛起则利用了当时中国内乱和封闭占领中国的传统市场。布什竞选的失利和克林顿竞选的成功则在能否抓住发展经济这个选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比1992年初邓小平关于抓紧难得的有利国际形势,扩大改革开放步伐讲话前后的中国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有力地表明了领导者的决策对于发展与改革是何等的重要。
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家持续更新考研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学们可以关注文都考研,这里有你需要的资料,这里更有历史学考研课程,点击【kaoyan.wenduedu.com】风里、雨里,文都陪伴着你!有问题找文都☞☞☞详情咨询入口>>>
资讯推荐:
课程推荐:
4月主推课程 |
|
2019考研高端辅导英才成功卡 | |
2019考研专硕199管综VIP特训班 | |
2019考研VIP特训班【政治 英语二】 | |
2019考研专硕会计硕士全科VIP特训班 |
- 2019考研 历史学考研知识点 全球性的
- 责任编辑: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