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考研知识点:存款货币
时间:2013-07-05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金融行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因此参与 金融硕士 考试的同学要想取的好成绩,就必须多了解一些知识,从广度和深度双向眼神,考试成功的概率才会高。下面 文都教育 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下面请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从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获得再贷款、再贴现而形成的存款,是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原始存款对于银行而言,是现金的初次注入,是银行扩张信用创造存款通货的基础。由于现金和中央银行签发的支票都属于中央银行向流通中投入的货币量,所以,商业银行能吸收到多少原始存款,首先取决于中央银行发行多少货币,其次取决于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吸收程度。原始存款同派生存款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在原始存款量的变化中,商业银行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2、原始存款是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3、吸收原始存款可增加商业银行的支付准备金,增强银行的清偿能力。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用公式表示: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准备率-1),即经过派生后的存款总额剔除原始存款的部分。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以及派生存款创造的条件原始存款是指银行以现金形式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派生存款的创造必须具备两大基本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的多少与派生存款量直接相关。银行提取的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作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备金越多,银行可用的资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减少;反之,存款准备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备金越少,银行可用资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应增加。2、非现金结算制度。在现代信用制度下,银行向客户贷款是通过增加客户在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进行的,客户则是通过签发支票来完成他的支付行为。因此,银行在增加贷款或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额,即创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户以提取现金方式向银行取得贷款,就不会形成派生存款。
影响存款货币创造乘数的诸因素分析。一国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现金比率(k)、定期存款比率(t)、超额准备金比率(e)、活期存款法定准备率(rd)和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rt)。 1.现金比率(k)。即流通中的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k 值大小,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资产偏好。一般来讲,影响k 值的因素有:(1)公众可支配的收入水平的高低。可支配收入越高,需要持有现金越多;反之,需持有现金越少。(2)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预期通货膨胀率高,k值就高;反之,k 值则低。(3)社会支付习惯、银行业信用工具的发达程度、社会及政治的稳定性、利率水平等都影响到k 值的变化。2.超额准备金率(e)。e 值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决策。商业银行愿意持有多少超额准备金,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大小,即生息资本收益率的高低。(2)借入准备金的成本大小,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如果再贴现率高,意味着借入准备金成本高,商业银行就会保留较多超额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反之,就没有必要保留较多的超额准备金。(3)经营风险和资产的流动性。如果经营风险较大,而现有资产的流动性又较差,商业银行就有必要保留一定的超额准备金,以备应付各种风险。3.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d)和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t)。rd 和rt 的大小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的。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 综合上述分析说明,货币乘数的大小是由k、t、e、rd、rt 等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货币乘数受到银行、企业、个人个人各自行为的影响,而货币供应量的另一个决定因素即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地控制和供应的。
二、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Monetary 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2000年版)的定义,基础货币包括中央银行为广义货币和信贷扩张提供支持的各种负债,主要指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和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在货币当局的存款。基础货币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从用途上看,基础货币表现为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数量上看,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等四部分构成。其公式为: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货币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其基本意义是表示中央银行创造或消灭一单位的基础货币,能使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数额。或者说,货币乘数就是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货币乘数的这个定义可用公式简要表示:
式中的m 代表货币乘数,△MB,代表基础货币的改变量,△MS 代表货币供给量的改变量。某一时点的货币供给量,由流通众持有的现金与存款货币(即流转在银行体系内可使用支票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所构成,即上述表达式中的C+D,两者分别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性负债。R为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银行在央行的准备存款和银行系统的库存现金之和。C与D的比称为通货-存款比,由社会公众(包括个人、企业)的现金偏好等因素决定所决定,R与D的比称为准备-存款比,这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这就是说,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等三个部门共同决定的。如果货币乘数的变动能预测,且其值的变动比较稳定时,中央银行就可以藉控制基础货币的各种措施,适度地创造或消灭基础货币量,以调整和控制货币供给量,适应经济运转的正常需要,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上面就是 金融硕士 考研知识点:存款货币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加深理解,更好的融入到实际中,争取最终考试的成功。
更多考试信息关注 文都教育 在线
- 金融硕士
- 责任编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