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经济学考研经典案例解析:楚汉之争
时间:2016-12-21 来源:网络 浏览:2017考研冲刺倒计时进行中,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冲刺阶段的复习可以有所收获,下面整理了一系列考研经济学案例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小编在此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楚汉之争——生产可能性曲线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其中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全歼秦军主力,一时名声大噪,成为起义部队中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然而,令项羽没有想到的是,刘邦乘其酣战之中率军独自攻入成阳,占领关中。项羽想了想,觉得自己提着脑袋同秦军进行苦战,没想到胜利果实却被刘邦窃取了,因此大为恼怒!于是自立为西楚霸王,在公元前206年向刘邦开战,拉开了楚汉之战的序幕。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实力十分雄厚,拥军40余万,并且取得了上将军地位。尽管刘邦占据富足的关中地区,但是军队人数不足10万,显然不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对手,和项羽直接作战简直就是以卵击石。于是便请项伯为其说情,为表诚意决定亲赴鸿门向项羽陪不是,没想到此举收到成效,不仅动摇了项羽进行战争的决心,而且使得“亚父”范增与项羽关系不和,可谓一箭双雕。
刘邦回到关中以后,继续“约法三章”并采纳萧何的建议,迅速完成了收巴蜀,定三秦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如何夺取天下的谋略。刘邦趁项羽在齐地平定叛乱之际拜韩信为大将军,曹参为前锋,积极备战。刘邦乘齐、楚两军胶着之际,以项羽背信弃义为借口,联合各路诸侯,共同攻占楚都彭城。项羽大惊,遂亲率精兵3万回来解围彭城,以少胜多,大败刘邦及其联军。
刘邦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惨败之后,痛定思痛,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经济,另一方面广泛招兵买马,并继续重用大将军韩信,与项羽展开拉锯战。此时的刘邦已经不可小觑,内有萧何运筹帷幄,外有韩信决胜千里,实力大为增加。特别是韩信在东边取得的一些军事胜利,形成了从东、北两面对项羽夹击的态势。
在此后的两年里,态势的发展对项羽来说是每况愈下。英布叛楚归汉,北有韩信的威胁,中有彭越的侵扰,刘邦则据荥阳、成皋,此时的项羽可谓是腹背受敌。汉五年,刘邦调集韩信、彭越等各路大军几十万人马,将项羽及其楚军包围于垓下。项羽已是四面楚歌,最后逃至乌江自刎而死。刘邦彻底赢得了楚汉之争,统一了天下。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楚汉之争刚刚开始的时候,项羽经过巨鹿之战,拥兵多达40万,而且控制的地域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占尽了优势。此时无论是兵力,还是地域范围,刘邦皆不能够与项羽相抗衡,可以想象,这时候的刘邦怎么可能是其对手呢。
当楚汉之争发展到后期的时候,刘邦和项羽的形势正好发生了颠倒,此时的刘邦不仅占据关中地区,有张良的运筹帷幄,还有韩信横扫北方的燕赵与东方的齐,决胜千里,其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了西楚霸王。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说明这个问题,就是说在楚汉战争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刘邦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远远低于项羽的,但是到了后期,项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就远远不如刘邦的了。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 “生产可能性曲线”这个概念估计还是很模糊的,在具体介绍这一概念之前让我们首先来回忆
一下昭君出塞这个故事里所说的内容——资源是稀缺的。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导致我们将不能随心所欲地生产出需要的所有产品,同样刘邦与项羽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招兵买马了。
【经济学原理】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英文全称是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curve,简称PPC,或者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简称PPF,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如图1-1所示。 在图1-1中,横轴表示产品2的数量,纵轴表示产品l的数量。曲线ADFB和曲线CG都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了方便起见,先分析外面的ADFB曲线。
首先是将所有的资源都用来生产产品1,那么最多只能生产OA数量,其次是将所有资源全部用来生产产品2,最多生产的数量也只有OB。假如生产是在D点,那么产品1的数量就是OC,产品2的数量就是OG;在F点,产品1和产品2的数量就分别是OE和OH。在曲线ADFB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资源已经被最大限度地使用了,不存在资源被闲置的情况。
在图中还有I和J两个点,其中I点表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资源是闲置的,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增加生产的方法扩大产量,使得I点移动到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当然J点已经超出了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这就是表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是达不到J点的。
在楚汉之争开始的时候,刘邦面临的就是CG曲线,项羽面临的ADFB曲线,显然项羽的实力强于刘邦。随着战争的持续发展,刘邦与项羽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即他们面临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正好发生了颠倒,所以刘邦取得了后来的胜利。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生产可能性曲线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做事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不可为而为之”,这样不仅不能把事情做好,而且还会徒增烦恼。在大学期间,总是有许多学生喜欢出去做兼职,有些人也因此耽误了学习,这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所致。同时我们也不可以妄自菲薄,轻视自己的能力,因为有时我们可能处于自己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内,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达到“人尽其才”,不要浪费了自己的能力。
考研征途,勤而不辍,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与你一路同行!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 综合指导 |
复习备考 | 2018考研 |
- 2017考研 考研经
- 责任编辑:l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