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汉硕考研:古代汉语知识要点(34)

时间:2013-10-22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 分享: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考察大家对于汉语基础和语言学的掌握,需要考生熟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语音和概况等等,汉语知识是博大精深的,需要考生认真投注。下面 文都教育老师和大家分享有关古代汉语的复习要点,希望帮助考生更好地规划备考,争取做好汉硕的考前准备,详情请看:

      附——秦汉时期含判断词的判断句

      (1)韩是魏之具也。《战国策·魏策》

      (2)此是欲皆在王,而忧在员海。《战国策·中山策》

      (3)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4)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5)此是家人言耳。《史记·儒林列传》

      (6)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史记·封禅书》

      (7)龟者是天下之宝也。《史记·龟策列传》

      (8)巫妪,弟子,是女子也。《史记·西门豹治邺》

      (9)是是竹梦,人主有死者。

      (10)若枯即是常,常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范缜《神灭论》

      (三)判断句的话用

      判断句是用谓语所指对主语所指进行判断的句子。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有时是用一事物,有时主语所指只是谓语所指范围内的其中一类。从逻辑上讲,前者为同一关系(或重合关系),后者为种属关系(或上下位关系)。如:

      (1)(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冯谖客孟尝君》

      (2)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3)鬼候、鄂候、文王,纣之三公也。

      (4)董狐,古之良史也。《晋灵公不君》

      (5)制,岩邑也。《郑伯克段于鄢》

      (6)而母,婢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前三例主语所指与谓语所指为同一事物,是同一关系,后三例主语所指只是谓语所指的一部分,是种属关系。前者主语与谓语可以互换而意思基本未变,后者主语与谓语一般不能互换。

      总之,真正的判断句如上两类,其形式与内容是一致的。所谓判断句的话用,是指形式上为判断句,而内容上却并非表示判断,从古汉语来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1、采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的修辞方法

      这种情况现代汉语很常见,即比喻中的暗喻。如“长征是播种机”,形式上是判断句,表达的却是比喻的内容,“长征”和“播种机”构不成判断。古代汉语此类情况也不少,如:

      (1)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韩愈《答李翊书》

      (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3)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4)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

      例(1)的“气”和“水”、“言”和“浮物”既不是同一关系又非种属关系,构不成判断,而是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表示比喻的内容,译为现代汉语是——思想修养(气),就像水一样,语言形式,就像浮在水上的物体一样。其余类推。

      2、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因果关系的内容。

      这种情况现代汉语也有采用的是“之所以……是因为……”的形式,如“他昨天(之所以)不来,是因为突然生病了”。但现代汉语用了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因果关系的意味非常明显,换句话说,其因果内容是显性的,人们完全不觉得它是用了判断句的形式。古代汉语这种情况很是常见,但由于没有关联词,其所表示的因果关系内容是隐性的,需要认真揣摩。如:

      (5)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类也。《祈奚荐贤》

      (6)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冯谖客孟尝君》。

      (7)所为见将军者,欲以救赵也。《鲁仲连义不帝秦》

      (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触龙说赵太后》

      (9)此其近者祸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同上)

      (10)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问》

      上述例子都是因果复句,表示结果的分句在前,表示原因的分句在后,译成现代汉语的时要在后一分句前加“是由于(是因为)”,如例(5)要译为:建了一个官职,三样东西都做成了,(这是因为)他能推举自己的同类啊。上述所用的判断句形式,有“……也”和“……者,……也”两者,后一种意义比较外显一点,前一种则比较隐蔽,应该特别引起注意。

      3、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一种比较复杂内容,这种情况中的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既不能用逻辑上的判断句去分析,也不是表示比喻和因果关系的内容,而是表示一种逻辑关系。如:

      (1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12)百乘,显使也。《冯谖客孟尝君》

      例(11)的“战”和“勇气”,例(12)的“百乘”和“显使”,很难构成逻辑上的判断,因为它们既不是同事物,又非同一类别,但它们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能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表示。例(11)意为“打仗是要靠勇气的”,例(12)意为“(拥有)一百辆兵车那是很显贵的使者了”。

      三种活用中,从出现的频率来看,第二种最多,第三次最少,第一种介于中间。从理解的难度看,第一种最容易,第二种尤其是只有语气词“也”者最难,第三种也较难。

      上面是一部分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参考书目,不断的完善知识结构,补充知识内容,争取熟练掌握这一门知识,预祝大家 2014专业硕士考研成功,加油!

      了解更多 汉硕备考信息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