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题
时间:2013-07-05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文都教育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试题,希望通过做题,大家能够巩固知识,熟悉题型,从而更好的准备考试,下面我们来看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题。
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80分)
一、填空 (每空1分,共14分)
1.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文化。
2.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
3. 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转换生成语言学 。
4.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中介语理论 。
5.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针对性 和趣味性。
6. 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 第二语言学习者 创造的语言系统。
7. 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 (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
8.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主观性 试题。
9.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 外语教学 。
10. 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学习对象/教学对象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 学习目的/教学目的 分的。
二、选择正确答案 (填上标号,每空1分,共6分)
1. 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 完成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转换生成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3. 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4. 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语言材料的性质/语言材料的内容/语体风格/语言技能
5. 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
分立式测试/标准化测试/常模参照测试/水平测试
6. 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
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课堂教学/教材编写
三、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8分)
(一)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
(二) 迁移——迁移一般指学生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学得的经验包括知识、技能、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其中起促进作用的影响是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影响是负迁移。学得的经验如果恰当地运用,其效果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干扰)。
(三) 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
(四) 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爱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论述题(共40分)
(一) 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4分)
(1)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
(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6分)
同:
(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
(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
(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异:
(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
(2)教学内容不同: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
(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
(三) 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10分)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四) 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10分)
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 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10分)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
五、教案设计(共16分)
综合课教案设计(教学对象为刚刚学完语音阶段的外国留学生。请按45-50分钟课时设计教案)
我在这儿买光盘
王小云:大为,你在这儿买什么?
马大为:我买音乐光盘。
王小云:你常常来这儿吗?
马大为:我不常来这儿。星期天我常常跟林娜去小商场。这个商场很大。
王小云:你喜欢什么音乐?
马大为:我喜欢中国音乐。这张光盘怎么样?
王小云:这张光盘很好,是《梁祝》,很有名。
马大为:好,我买这张。这儿有没有书和报?
王小云:这儿没有书,也没有报。
马大为:本子呢?
王小云:有,在那儿买。跟我来,我也买本子。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和掌握汉语疑问句的几种表达方式。
2) 学习和掌握形容词谓语句。谓语形容词前需加“很”等程度副词。
3) 学习和掌握副词“常”、“常常”的用法(注意否定形式)
4) 学习和掌握介词结构作状语(在……、跟……)的用法。
2. 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带出新课。
2学习新课:
1) 学习生词
2) 课文讲练
3) 讲练语法点
4) 问答等课堂技能训练
3. 教学时间分配合理
4. 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语 言 学 (20分)
一、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6分)
(一)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二)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三)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等。
二、填空(每空0。5分,共4分)
1. 世界上的语言,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一般分为孤立语、粘着语、 屈折语 和复综语四种类型。
2. 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音位 。
3. 黑话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 方言。
4. 音质的不同大体上是由 发音体 、 发音方法 和共鸣器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5. 汉语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上的 形态变化 的语言。
6. 民族之间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变化。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 词的借用 。
7.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称为 合成词 。
三、简答题(共10分)。
1. 简要说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4分)
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
3) 语言要求文字正确地记录它。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4) 但是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
2. 简述语言发展的特点(6分)
1)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交际要求主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2) 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所以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词汇发展最快,语法发展速度是很缓慢的,它的稳定性甚至比语音还要强。
3)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词义各部门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就是在一个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4)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新的交际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上面是2002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题,考生朋友们不妨做一做,联系一下,加强对考试的熟悉,检验自己的一个阶段的复习成果。希望每位考生都能最终取得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的成功,加油!
更多汉硕考试资讯关注 文都教育在线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 责任编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