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重点知识总结(五)
时间:2017-04-28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以下是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五部分重点知识总结,以供考生参考。
第五部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复习提示:
本章讲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两大问题,重点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的重要意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依据和意义。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背景: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认为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成果:
(一)《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的基本原则等十个方面的关系,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完成,还不巩固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也提出了很多重要的观点,尽管有的还不成熟,但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例如:把社会主义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等。
与此同时,党中央许多领导同志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周恩来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所有这些,都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
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1.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念,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它突出地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这一理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这一理论既从静态的角度规定了社会主义性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又从动态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任务,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这一科学概括,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思想束缚,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我们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更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的首要的任务。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 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得不尽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发展得越强大,对世界和平越有利。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都是有利的。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第二,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这一思想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第三,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为此,
中央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技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才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课程推荐:
2018考研 | |
特训班系列 |
成功卡系列 |
- 2018考研 考研政
- 责任编辑:l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