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心理学考研知识点:347应用心理学之社会知觉偏差
时间:2021-08-12 来源:网络 浏览:同学们好呀,我们在考研专业课复习时,很多文科类专业有一些知识点需要系统背诵,比如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算得上是近几年考研的热门专业,22心理学考研的竞争也会比较激烈。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347应用心理学之社会知觉偏差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给备战心理学考研的大家提供帮助哦。【文末领资料·七夕组CP】
22心理学考研知识点:347应用心理学之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偏差
1. 首因效应
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叫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心理学家对首因效应的产生提出多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之所以最初获得的信息及由此信息形成的第一印象在总印象形成过程中作用更大,是因为在最初接触陌生人时,人们注意力的投入完全而充分,因而此时的印象更鲜明、强烈。对后继的信息,人们的注意力会游离,信息的影响作用下降。对首因效应的更为主要的解释认为,人们按照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的轨道来对后继信息进行解释。
2. 近因效应
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叫近因效应。一般来说,对熟悉的人,容易出现近因效应,不熟悉的人之间容易产生首因效应。
相对于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远不那么普遍和明显。近因效应的产生,是因为在形成印象过程中,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随时间推移而淡忘。心理学家发现,在人们回忆旧有信息存在困难、对一个人的判断要依赖目前情境时,人们就倾向于以新近信息为依据,从而产生近因效应。
3.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与晕轮效应相对的是负晕轮效应,也叫做扫帚星效应,主要指的是评价者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某一特质低分印象的影响而降低。
4. 慈悲效应(宽大效应)
又称正性偏差或积极偏差。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对于这种偏差发生的原因,心理学家有两种解释:一是“极快乐原则”,它强调人们的美好经验对评价他人的影响,认为当人们被美好的事物包围的时候,比如善良的他人、晴朗的天气等,他便觉得愉快。即使后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自己生病、邻居对自己不友好等事情,人们依然会依照美好的经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有利的评价。其结论是,大部分的事物总是被评价得高于一般水平,因为与不愉快的事情相比,愉快的事情更容易被人回忆起。第二种解释则仅仅限于我们对人的评价。人们对所评定的他人有一种相似感,因此人们对他人的评价要比对其他物体的评价更宽容、人们倾向于对自己作较好的评价,所以对他人的评价也比较高。
5. 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这些固定的看法就像刻在木板上的图形一样难以更改。有种族刻板印象、地域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年龄刻板印象、职业刻板印象等。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简单化。但也可能会导致偏见甚至是歧视的产生。
6. 相似假定作用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初次接触一个陌生人,当我们了解到对方的年龄、民族、国籍以及职业等等与自己相同时,最容易做出这种假定。
对你说要加油呀,并不是说你不够努力,而是觉得你的实力不止于此,你值得更好的,希望你可以被善待、被偏爱,所以不要放弃,再努努力。与各位同学共勉~
以上就是文都网校考研为考生整理的2022心理学考研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帮助。更多考研动态、资讯尽在文都网校考研频道!有问题找文都☞☞☞详情咨询入口 >>>
2021年真题下载 |
2021年公共课真题及答案 |
2021年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 |
近年真题下载 |
公共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
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 |
2022考研 备考资料包 |
考研政治框架图.pdf |
考研英语大纲词汇.pdf | |
考研数学公式大全.pdf | |
考研英语1500高频词汇.pdf | |
考研英语作文模板电子版.zip |
考研撞上七夕
一起挑战3天CP
扫码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