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2022法学硕士考研:法制史章节梳理-奴隶制法律制度(5)

时间:2021-07-02 来源:网络 浏览: 分享:

      法学硕士考研法制史知识点是考试常考部分。文都网校考研为广大考研er带来《2022法学硕士考研:法制史章节梳理-奴隶制法律制度(5)》,考研专硕复习辅导文都网校考研助你顺利备考、从容应考。【文末领资料】

      第六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

      (一)中央司法机关

      在中国奴隶制时代,国王或天子作为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掌握最高司法权。

      传说舜帝时期的皋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官。

      在夏朝,专门的司法官吏称为“士”和“理”,中央的最高司法官叫“大理”,是国王的司法助手。

      到商朝,国王之下的最高司法官改称“大司寇”(或称“司寇”)。

      西周时期,中央最高司法官仍称“大司寇”,大司寇之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

      (二)地方司法机关

      自夏朝开始,中国奴隶制时代的地方司法官员大多以“士”命名。有“乡士”“遂士”“县士”“方士”“讶士”等等,分别负责审理不同地区的刑事、民事案件。

      二、诉讼制度

      (一)天罚与神判

      在神权法思想的支配下,夏、商两朝(特别是商朝)将宗教意识与审判精神相结合形成了“天罚”与“神判”制度,这是夏商诉讼制度的根本特征和基本面貌。

      首先,统治者利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迷信心理,假托神意进行审判。其次,假托鬼神之意,实施“天罚”。夏商两朝的“天罚”思想和神判制度至春秋以后仍长期残留在中国历代的诉讼文化之中。

      (二)“狱”与“讼”

      到西周时期,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已有明确的区分,凡民事案件,一般称为“讼”,刑事案件则称为“狱”。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叫做“断狱”。受理民事诉讼时要先收取诉讼费,受理刑事诉讼时要收取证据材料。

      (三)“五听”

      “五听”制度是西周时期审理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其具体内容是:(1)“辞听”(2)“色听”(3)“气听”(4)“耳听”(5)“目听”

      “五听”实际上是运用察言观色的办法,通过观察被讯问者感官反应而确定其陈述真假。虽然近于主观,但比起夏、商的“神判”已显然进了一大步,已经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

      (四)“读鞫”与“乞鞫”

      “读鞫”是指在审判结束后要向当事人宣读判决书,读鞫之后,犯人若不服判决,可以要求上诉再审,称为“乞鞫”。

      (五)“三刺”

      西周时期凡重大疑难案件,要经过“三刺”程序,即“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也就是说,凡重大疑难案件,应首先交给大臣们来讨论,群臣讨论尚不能决定,再交给官吏讨论,还不能决定者,最后交给所有国人商讨决定。说明西周时期对于司法判案的慎重,是“明德慎罚”法制指导思想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三、监狱制度

      (一)监狱名称

      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监狱大多称为“圜土”,商周时期也称“囹圄”,到了春秋时,则通称“囹圄”。

      (二)监狱管理 西周设有“司圜”与“掌囚”两种监狱管理官员,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监狱管理形式。

      (1)“圜土”所关押的是特定对象,即未达到处以五刑程度的轻微犯罪者,当时称之为“罢民”。“司圜”专门负责管理圜土。

      (2)西周还有一种专门关押可能处以五刑等重刑的未决犯的场所,由“掌囚”专职管理。

           以上有关考研专硕复习辅导的文章内容由文都网校考研整理编辑,希望能为大家备考提供帮助。更多考研动态、资讯尽在文都网校考研频道!有问题找文都☞☞☞详情咨询入口 >>>

      推荐阅读:

    2021年真题下载

    2021年公共课真题及答案
    2021年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近年真题下载

    公共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2022考研备考资料包 考研政治框架图.pdf
    考研英语大纲词汇.pdf
    考研数学公式大全.pdf
    考研英语1500高频词汇.pdf
    考研英语作文模板电子版.zip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