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2021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0-03-27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 分享:

      2021考研的考生部分已经开始备考政治了。考研政治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门学科,刚复习的阶段一定要有规划,后期才能做到临危不乱。

      (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基本问题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划分

      哲学除了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

      (1)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对世界物质性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定义:早在 19 世纪 80 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0 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四)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物质的根本属性

      (1)含义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2.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2)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3)物质运动,时间,空间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五)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意识

      (1)含义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起源、本质、作用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首先,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其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六)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 两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历史活动的重要动因。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