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2020考研教育学冲刺复习:中外教育史第二章(3)

时间:2019-12-06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 分享:

      2020考研进入最后冲刺的阶段,留给大家复习的时间已经不多,但只要抓住重点,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就能最大化提高备考效率,文都网校考研小编在此整理了2020考研教育学冲刺复习重点:教育学原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章 中国近代教育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军国民教育。

      (2)实利主义教育。

      (3)公民道德教育。

      (4)世界观教育。

      (5)美感教育。

      2、改革北大的大学教育实践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蔡元培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要求学生一定要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

      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数员。他认为,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平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为此,他一方面延请学有所成的学者,另一方面辞掉不称职的教师。

      第三,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重新建设北大图书馆,丰富藏书,在国内大学中设立了各科研究所。

      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蔡元培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倡导成立各种体育会画法研究会和书法研究会等。

      (1)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2)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3)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3、教育独立思想

      教育独立思想的基本观点有:①教育经费独立。要求政府指定固定经费,用于教育。②教育行政独立。设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③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保持稳定,不受政治干扰。④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不必依存某种信仰或观念。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改革运动

      1、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改革

      (1)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1919年4月,由蔡元培、陈宝泉等人组成的教育部教育调查会议议决了“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国民教育宗旨,这个教育宗旨留下了新文化运动的鲜明烙印,较之民国初年公布的教育宗旨,更明显地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要求。

      (2)教育普及有所发展。在民主思想的推动下,平民教育呼声强烈,义务教育得到提倡。中等教育在此时期也有所发展,规模有所扩大。为提高中等教育的质量和对社会需求的适应,中等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关注点,虽然全国和各地普及教育的计划落实效果往往并不明显,但教育界人士的确在为此做着努力。

      (3)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育宗旨、学制、教育结构的改革相适应,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也随之开展。首先,在学校教育中推行白话文和国语,文化运动中文学作品逐渐使用白话文,其中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理想的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推广国语和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次,中等教育开始注意科学和应用。1917年10月,教育部召集全国实业学校校长会议,议决了《实业学校体察各地方状况及应时势需要之点案》《振兴实业学校办法案》等32个提案,反映了中等教育更为贴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趋势1919年4月,教育部通令中学可以的酌量地方情形,增减各种科目和教学时间,给各地各校以较多自由发展的余地。

      (4)师范教育和大学的改革。1913年,教育部调整全国师范教育布局,筹划直隶、东三省湖北、四川、广东、江苏六大师范区,每区设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原有的优级师范或分别并入6所高师,或降格为普通师范。6所高师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又形成了北京高师和南京高师两所代表性的高师,各具特色,南北呼应,从而带动了全国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改革。开大学改革风气之先的是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对北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北大的改革是国民高等教育的一场革命,它是对封建教育的突破和对民主与科学精神的高扬成为大学改革的先导和示范。此后,全国各大学逐渐按北大制度办理,北京大学的改革以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全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1922年“新学制”

      1、七项标准

      受新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学制不定教育宗旨,提出以下7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2、学制体系

      “壬戌学制”从纵向看,小学6年,初小和高小4-2分段。中学6年,初中和高中3-3分段。大学4-6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

      3、中小学校课程标准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议组织了新学制课程标准委员会,着手进行课程改革。1923年6月确定并刊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

      4、“新学制”评价

      1922年的“新学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三三制”,但它并不是盲从美制。

      1922年“新学制”的颁行,加强了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训练,并注意以选科制和学分制来适应教育对象的不同发展水平,注意发挥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师范教育水平,缩短小学教育年限以及规定初中可单设等,均有利于初等中等教育的普及,再加上课程的改革等,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了* 和就业的矛盾,适应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需求。

      以上文都网校考研为考生整理的2020考研教育学冲刺复习重点:中外教育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考研动态、资讯尽在文都网校考研频道!有问题找文都☞☞☞详情咨询入口 >>>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