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心理学考研复习考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时间:2017-12-12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文都网校考研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心理学考研备考辅导资料,我们一定要在考研备考初期的时间把基础打牢,下面是心理学部分知识点,2018考研的小伙伴们,一定要仔细阅读,好好学习哦!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1.婴儿的情绪发展
婴儿出生后即有伴随表情的情绪表现,在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情绪不断发展、分化。
婴儿出生即有自发性的内源性微笑,在5-6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微笑——社会性微笑。
2.婴儿的依恋
(1)依恋的概念
依恋(attachment):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
是个体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依恋的标志
①婴儿试图维持与依恋对象的接触
②当依恋对象不再时,婴儿会表现出烦恼
③婴儿和依恋对象在一起会更加轻松快乐,而与他人时则会更加焦躁不安
(3)与母亲的依恋
婴儿通常依恋的对象是母亲,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以及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行为、人格特征和与人交往基本态度的形成。之所以大多以母亲为依恋对象主要是因为四点:
①照顾婴儿时间最长
②母亲照顾的反应性最强
③在婴儿身上情感投入最多,与婴儿最亲密
④经常出现在如进食、排便等关键时间段
(4)依恋的阶段
鲍尔比、艾斯沃斯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
②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对母亲、婴儿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
③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此阶段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基本形成,与母亲的关系符合依恋的标志,而对陌生人则更加排斥
(5)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①安全型
婴儿在母亲里离开时忧伤;母亲出现后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
如果,母亲能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听取并正确理解婴儿的信号,然后作出及时、恰当、关爱的反应,婴儿就能发展对母亲的信任和亲近,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则不能。
②回避型
婴儿表现冷淡,母亲出现后主动躲开或忽视。
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
③反抗型(矛盾型)
婴儿在母亲离开后不安焦虑;母亲返回后仍不能安静,并表现出生起和地址,但同时又有接触需要
3.早期同伴交往
婴儿与同伴交往的三个阶段:以客体为中心、简单交往、互补性交往
穆勒和范德从社会技能发展角度的分段:简单社会交往、社会性互相影响、同伴游戏、早期友谊。
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家持续更新考研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学们可以关注文都考研,这里有你需要的资料,点击【kaoyan.wenduedu.com】风里、雨里,文都陪伴着你!有问题找文都☞☞☞详情咨询入口>>>
2018考研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专题已上线,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进入2018年考研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专题>>>
课程推荐:
2018/2019考研12月主推课程 |
|
- 2018考研 心理学考研考点 婴儿社会性
- 责任编辑: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