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2017考研择校:名校愿望该不该尝试

时间:2016-06-22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 分享:

       考研该不该选一所“名校”?这是令许多考生头疼的问题。虽然很多考生选定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应该如何 选择学校呢?面对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学校报考人数不一样,录取比例不一样,竞争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究竟应该选择“竞争惨烈”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名校,还是选择相对轻松有如“阳关大道”的普通高校?

      何谓“名校情结”?

      “名校情结”,是考生在报考学校时,对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种带有强烈偏爱的主观意愿和报考倾向,这种倾向甚X会持续影响考生的报考选择。

      小A和小B都有“名校情结”,却在考研过程中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小A终于在第四次考研中如愿考上了那所国内首屈一指的师范类院校。虽然前三次考试小A都以失利告终,但他依然坚持继续报考该校并X终获得了成功。在谈到前三次考研的失败经历时,小A似乎并不放在心上:“前三次的失败就当是积累经验吧。”

      与小A的经历有些类似的小B,前后共经历了三次考研才考上一所地方高校。“我一开始看见同学们都报名校,也从众了一回,选择了一所自己向往已久的名校。但连续两年都没考上,因为竞争X激烈了!我这人也没那么强的成就欲,干脆放弃了名校,改报普通高校,这样的学校报考人数不多,录取比例也高,结果很顺利就考上了。”

      【案例分析

      所谓“名校”,是无论从学校的硬件条件还是软件环境来看都具有相当实力的高校,它们对考生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由于报考人数众多,竞争也非常激烈。小A和小B是两位有“名校情结”的考生。小A选择名校,是为了获得一种考上名校的快感,即获得一种完成高难度任务所带来的高成就感。为了获得这种成功体验,即使面对数次挫折也无悔无怨。而小B因从众选择了考名校,由于成就动机较低,在感受了考名校的高难度之后,果断地降低了自己的目标,宁愿享受低难度挑战带来的较低成就感。

      那么,考研学子究竟是选择高风险的名校,“屡败屡战”、“执念到底”,还是不断权衡自己的实力,“见机行事”,选择一所“非”高校?

       “名校情结”之利弊

      1.“名校情结”之利

      从心理机制来看,考生“名校情结”的背后是高成就动机的驱动力。

      人具有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需要。具有强烈成就欲望的考生追求考试成绩的提高,喜欢设置较高挑战性的目标,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靠运气来获得成功,这对于保持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非常有利。

      从复习过程来看,多次复习带来的“练习效应”有助于提升考试成绩。

      “练习效应”,是学生经过重复的学习和练习,使学习的效果和考试成绩出现大幅度提高的现象。具有“名校情结”的考生,虽然可能会经历“屡败屡战”的挫折,但由于存在练习效应,每一次的重复复习和考试都有利于把握复习重点、巩固复习效果、增加考场实战经验、提升答题技巧。一般来说,后一次的考试成绩会比前一次好。

      从集中复习的效果来看,一部分有“名校情结”的考生,由于目标明确地集中于少数几所“名校”,有利于节省时间和精力,提升复习效果。

       2.“名校情结”之弊

      “名校情结”背后的高成就动机会给考生带来高心理压力。

      根据心理学的“耶克斯—多德森法则”,人们在从事像学习这种高要求、高复杂度的活动时,适度的压力将使学习效果达到较好的程度,而过高的心理压力反而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高原效应”会使考生遭遇复习效果的“瓶颈”困境。

      “高原效应”,是指学生在开始复习的初始阶段,学习效率较高,收获大,进步也快;但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虽然比初始阶段更努力地去学习,却发现自己越来越糊涂,原来记住的概念、定理在自己的头脑中也不再清晰,有时还经常走神,学不下去,从而使复习停滞不前,甚X成绩下滑。

      不能适时解开“名校情结”,大大增加考研风险和成本。

      部分“执念到底”的考生由于实力不足,不能适时解开“名校情结”,在反复考名校的过程中大大增加考研的成本,甚XX终一无所获。

      “我要执念到底吗?”

      经历高风险的考研考验时,考生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要执念到底吗?”

      心理学家阿X金森在一项经典的学习实验中证明:

      当大学生在面临一项学习任务时,如果该任务成功的可能性为5%,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下降。因为他们会认为即使自己尽X大的努力也X少能成功,因而不愿付出努力。

      当该任务成功的可能性变为50%时,大学生可以取得X好的成绩。因为大多数学生会认为如果自己努力,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不努力,则很有可能会失败。

      当该任务成功的可能性上升到75%时,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又下降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需努力就肯定能完成任务,从而努力程度降低,成功几率也相应降低。

      因此,如果你渴望成功,不甘于平庸,请在备考名校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一所考取成功概率在20%~60%之间的学校,以便更好地激发你的成就动机,使你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在复习的过程中,你还要善于利用“练习效应”,克服“高原效应”,不断地通过对自己考试实力的肯定来培养自己优良的自信心,保持持久的激情,在碰到困难时相信自己作出的决定,不断提高复习成绩。

      而如果你想要比较“安稳”地考上研究生,完X不能承受考研失败的打击,那么你应该尽快放弃“名校情结”,选择一个更有把握的学校。只有冷静和独立的思考,才会使考研变得有灵活性。

      【导师建议

       再次报考,要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 高随祥

      人生有目标,是非常可取的,外界对这种学生不应该有X多的偏见,如果考生认为有意义,就值得去做。在一次次失败的磨砺中,他们也获得了成长;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提倡理性的态度,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不能为了一个想当然的选择浪费时间和精力。

      不同的院校,选择人才的标准是不同的,而且某个院校的标准不会有X大的变化。如果因为某些课程准备不充分或者发挥不好在初试中失利,那可以考虑再报考同一院校。但是这样的选择一定要慎重,个人能力有限或努力不够,报考学校的方式和规律变化X快(针对非统考专业来说)都可能是失利的原因,如果再次报考,要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再者,即便是报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反复考不一定就能实现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目的,因为每年的考试情况都在变化,竞争对手会不同,每年的考试情况和机遇都不一样,死脑筋是没办法适应变化的。如果是在面试中失利,那一定要换学校了,导师选择学生是有自己的要求和喜好的,而且他们会记住你的不足,去年哪里不好,会落下成见。

      找准定位是报考名校的前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部主任 杨长春

      有很多学生很执着,他们宁愿花多点时间,也要报考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可以说,名校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撑。每年研究生开学我都会祝贺新生“多少年追梦,如愿以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认同这种做法,要看具体情况因人而定。

      俗话说得好,“铁杵磨成针,木杵磨成牙签”,材质不同,努力也没用。有的考生自身能力有限,考很多年还在200多分打转,这是能力问题,不是机遇问题。如果考生的考分离X后的录取分数线差得不多,可以再试试,找一找原因,查缺补漏,再努力一点往往就能考上。有的考生总分是够了,可是每次都栽在数学或者英语上,这是思维方式的限制问题,如果多次尝试仍是这样的结果,考生X好重新审视自己。

      总的来说,因为“名校情结”而屡考不上的考生,主要是自我定位不准,但还没有到心理疾病的程度。

    热点聚焦考研关注

    ·  文都名师:2016年考研真题解析!

    ·  2017考研时间安排汇总

    ·  2017考研备考计划与课程推荐

    · 【协议】2017考研专硕会计硕士X科X训通关班

    · 【协议】2017考研专硕X训通关班【政治 英语二】

    复习备考综合辅导

    ·  先人一步 赢定2017考研(专题)

    ·   给2017年考研一个理由 

    ·  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设置及试题一览表

    ·  每日一句:文都何凯文考研英语每日一句汇总

    · 2017年 考研专硕每日一练

    ·  专硕报考:39种专业硕士X解读



    文都网校2021考研(复试)交流群:749245763【加群

    文都2021考研(复试)交流群2群:795254737【加群

    文都2022考研交流群1群:934041692【加群

    文都2022考研交流群2群:961883652【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