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考研:古代汉语知识要点(70)
时间:2013-11-08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考察大家对于汉语基础和语言学的掌握,需要考生熟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语音和概况等等,汉语知识是博大精深的,需要考生认真投注。下面 文都教育老师和大家分享有关古代汉语的复习要点,希望帮助考生更好地规划备考,争取做好汉硕的考前准备,详情请看:
(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识别
这里讲的活用,包括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使动、意动)。汉语中的词与英语不同,缺少形态变化,词性改变后词形并没有变,因此,不能像英语那样可以根据词形变化来判定。但汉语的改变词性有时可以根据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来分辨,因为活用之后,往往具有语法上的某种标志。就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来说,其主要标志有如下几点:
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往往具有语法上的某种标志。例如: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陈述关系或补充关系。
(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蠢》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3)沛公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例(1)的“王天下”不是“王和天下”,也不是“王的天下”,而是“统治天下(即当了天下的王),二者是支配关系;例(2)的“陈胜王”是“陈胜为王”,二者是陈述关系;例(3)的“王关中”是“称王于关中”(即在关中称王),二者是动补关系。
2、形容词用在名词前面,如果不是修饰关系,那么应该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构成支配关系。
(1)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候张良。《史记·项羽本纪》
(2)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例(1)的“善留侯张良”,不是“友好的(或善良的)留侯张良”,而是“与留侯张良要好”;例(5)的“短屈原”不是“短小的屈原”,而是“说屈原的短处”(即说坏话)。
3、名词、形容词放在助动词、副词或辅助词代词“所”后面,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后面这几类词一般是修饰动词的)。如: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线则不衣。《国语·越王勾践栖会稽》
(3)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例(1)的名词“水”放在助动词“能”后面,例(2)的名词“衣”放在否定副词“不”后面,例(3)的形容词“贵”、“卑”、“尊”分别放在辅助代词“所”后面,因此这些词都活为动词。
4、名词、形容放在代词“之”、“我”等前面时,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古汉语中的代词是不受名词或形容修饰的)。
(1)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
(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3)雨欲吴王我乎?《左传·定公十年》
例(1)的名词“妻”、例(2)的形容词“安”放在代词“之”前面,例(3)的名词“吴王”放在代词“我”前面,都活为动词。这种活用常常是使动用法(如例(2))或意动用法(如例(3))。
5、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补语一般置于动词谓语之后)。如:
(1)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史记·商君列传》
(2)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例(1)的方位名词“前”之后有介词结构“于席”,用作动词;例(2)的名词“风”之后有介词结构“乎舞雩”,作用动词,是“吹风、乘凉”的意思。
6、名词用连词“而”连结时,活用为动词。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2)饮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
例(1)的“衣冠”后面、例(2)的“枕”前面分别有连词“而”,因此,都活用为动词。这是由于“而”一般连结动词、形容或动词性、形容词性词组,但不用来连结名词或名词性词组。
以上诸项还不能概括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所有情况,只是择其要者而言之。同时,上述标志还经常是综合出现的,如例(2)的“枕”,前面既有连词“而”,后面又有代词“之”,可见兼具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两个条件。
上面是一部分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参考书目,不断的完善知识结构,补充知识内容,争取熟练掌握这一门知识,预祝大家 2014专业硕士考研成功,加油!
了解更多 汉硕备考信息
- 汉硕考研 古代汉语
- 责任编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