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考研:古代汉语知识要点(5)
时间:2013-10-10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考察大家对于汉语基础和语言学的掌握,需要考生熟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语音和概况等等,汉语知识是博大精深的,需要考生认真投注。下面 文都教育老师和大家分享有关古代汉语的复习要点,希望帮助考生更好地规划备考,争取做好汉硕的考前准备,详情请看:
第一单元 文选:左传
晋灵公不君
【题解】
本文主要刻画了晋灵公和赵盾两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但晋灵公的荒暴残忍和赵盾的忠心为国、犯颜直谏,刻画得生动形象。
君:用如动词;不君,不行君道。(《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倾也。”
灵:谥号,乱而不损曰灵。表批评的谥号还有好内远礼曰炀(隋炀帝),杀戮无辜曰厉(周厉王)。谥号是诸侯死后才根据其生前德行功绩而起的。
【补充注释】
厚敛以彫墙:加重赋税来雕画装饰城墙。厚:形容词使动。敛:动词用如名词。《潜夫论·浮侈》:“晋灵公厚赋以雕墙。”以:连词,表示目的的关系。装饰城墙如秦建阿房官,乃劳民伤财之举。
观其辟丸:辟避古今字。其:指代被弹弓弹射者。宰夫胹熊蹯不孰:《史记晋世家》集解引服虞曰:“蹯,
熊掌,其肉难熟。”孰熟古今字。
寘诸畚:诸,“之乎”的合音,“之”指宰夫,“乎”为介词。
使妇人载以过朝:王力注引孔颖达说,孔说认为此举是想借以让众人怕自己,若依此解,则下文赵盾见其手(证明死尸是被裹蒙住的)不好解释。《史记·晋世家》作“使妇人持其尸出弃之,过朝”,依此,则晋灵公并不想让人知道,此说较近情理。
患之:患,担心,忧虑。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您进谏如果不被采纳,就没有人再接着进谏了。按赵盾为正卿,在朝臣中位最尊,故如此说。之:活用为第二人称,指赵盾。
会请先:请让我先进谏。请:表敬副词。会:士季名,对长者故称名。
“不入,则子继之”:假设复句。之:活用为*称,指士季。
“三进及溜,而后见之”:第一分句的主语是士季,第二分句的主语是晋灵公。三进:注意古汉语行为数量的表示法。
吾知所过矣:过,动词,犯(过错)。
善莫大焉:善,先行词,用作名词,指善事。莫:否定性无定代词。焉:于此,“此”指“过而能改”。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没有谁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有好的结果。意即善始易,善终难。
夫如是:依“诗经”所说。是:指《诗经》所言。
岂惟群臣赖之:难道只是我们群臣才依赖吗?
衮职:《说文》:“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向。从衣,公声。”按即龙袍。句子里指天子。下句“衮不废矣”指君位。
衮职二句:人臣之职是进谏君王,君王有所不逮,则人臣进谏,弥补其不足。后代有“拾遗”补阙“官,杜甫就当过此职,故又称杜拾遗。
仲山甫:周宣王大臣的字。仲:表排行。甫:音fǔ,成年男子的尊称,又可写作“父”。
能补过也:判断句,(这是说)能弥补过错啊。
骤谏:《说文》:“骤,马疾步也。从马聚声。”引申为泛指的急速(如“暴风骤雨”),再引申为经常,多次,副词。
贼之:《说文》:“贼,败也,从戈则声。”按本义为杀,故从戈,句中用本义。《史记·晋世家》作“使鉏麑刺赵盾”。
盛服将朝:穿戴得整整齐齐的,正准备上朝。按一大早即起,且穿戴整齐,此乃对朝廷恭敬的表现。
坐而假寐:坐着打盹。《左传》注:“假寐,不脱衣冠而睡。”而: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触槐而死:而,连词,表示偏正关系。
晋侯饮赵盾酒:“饮”作使动,变读为yìn。注意:并非晋侯喝赵盾的酒,而是晋侯请赵盾喝酒。
其右提弥明知之:右,车右,又称骖乘。《汉书·文帝纪》注:“戎事则称车右,其余则曰骖乘。骖者,三也,盖取三人为名义耳。”
趋登:快步登上。
非礼:(这)是不符合礼仪的,判断句。
扶以下:以,连词。
搏而杀之: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
死之:为之(指赵盾)而死。有人称这种句式为动用法。
“初,宣子田于首山”:按此段为插叙。田:上古“田”作动词时有种田、打猎二义,后分别造“佃”、“畋”来表示,可为由猎向农转变的见证。
饿:上古“饥”“饿”有别,程度有轻重之分。《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用一旬饿。”
食之:给他吃。食音sì,与“饮”作“给他喝”读音yìn同。注意本段还有作一般动词用和名词用的“食”,教材中前音shí,后音sì,《辞海》《辞源》均音shí。
舍其半:留下一半不吃。
宦三年矣:《说文》:“宦,仕也,从宀从臣。”(即会意字)。按《说文》非本义,从宀从臣,本义当为家内的臣仆,后才引申为“仕”,即当官(对天子而言,当官也只是天子的奴仆)。此句译为“服事人家三年了”。
近焉:焉,于此,指代家。
请以遗之: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即“其半”);请,表敬副词。
使尽之:“使”后省略宾语“灵辄”。
为之箪食与肉:双宾语。
寘诸畚:诸,“之乎”的合音。之:指箪食与肉。
免之:免,使动用法。《史记·晋世家》:“而竟脱盾。”
遂自亡也:《史记·晋世家》作“明亦因亡去。”但按下文,应取王引之说为是。
以示于朝:以,介词,后面省宾语。示:给人看。英语show。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逃亡不越过国境,回来又不讨伐弑杀国君的贼子。竟境,反返均为古今字。《孙子家语》正作“境”“返”。
“我之怀矣,自治伊慼”:之,介词,取消独立性。慼:又写作慼,忧患。今有成语“休戚相关”。
其我之谓矣:《诗经》这句话大概是说我吧。其: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
书法不隐:根据记事的法则来行事,而不加以隐讳。按赵盾久得民心,古有为尊者讳之说,但董抓狐作为史官却秉公处事。
为法受恶:因为董狐按法行事,自己遭受恶名。
“惜也,越竟乃免”:可惜啊,如果他越过国境就可免去恶名了。
上面是一部分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对照参考书目,不断的完善知识结构,补充知识内容,争取熟练掌握这一门知识,预祝大家 2014专业硕士考研成功,加油!
了解更多 汉硕备考信息
- 汉硕考研 古代汉语
- 责任编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