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金融学基础知识(第十讲)

时间:2013-07-19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 分享:

       金融硕士 考研需要大家储备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理论,才能够应对各种题型的实践。 文都教育 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些金融学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看第十讲金融体系格局。

     

      第10讲 金融体系格局

      ——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

      • 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 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 对存款货币银行存在的再论证

      • 中介与市场的相互渗透

      一、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一)金融体系构成要素(教材64页)

      1、由货币制度规范的货币流通

      2、金融机构(金融中介)

      3、金融市场

      4、金融工具

      5、制度和调控机制

      (二)金融功能

      1、六大核心功能

      (1)在时间和空间上配置资源

      (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4)提供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5)提供价格信息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2、金融功能的分析框架

      • 金融功能的理论Finance(金融学)属微观金融理论;

      • 创造货币,为经济提供流动性,就不包括在金融六功能之内

      二、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一)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格局

      1. 金融功能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 在不同的国家,金融体系格局不同

      • 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格局

      2. 中国的金融体系格局

      • 静态观察,银行占绝对优势

      • 动态观察,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3、银行与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中的对比

      • 美国市场主导型格局

      • 德国银行主导型格局

      4、 从各国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最重要,股权融资比重通常较小

      • 论证各国的金融体制并无实质性区别

      企业资金来源的国别比较

      5、从家庭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看格局

      (二)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与演进趋向

      1、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 人为的政策管制(对危机的反应),影响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

      • 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体制变革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

      • 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2、金融体系格局的演进趋向

      • 金融市场发展强劲,金融中介却步履蹒跚

      • 是否会向美国模式“收敛”

      (三)优劣比较及其理论论证

      1、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的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

      2、如果做出了规范的逻辑论证,论证市场的确优于机构,那么收敛于美国模式的判断至少可以确认是一个理论假说

      推导:当市场处于“完善”状态,即对资源配置充分有效时,金融中介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3、判断成立的前提:必须假定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有能力自己构造投资组合

      4、伴随着金融市场交易的扩大,实际生活显现的趋向,并不是个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行为日益增多,而是日益更多地借助于金融中介参与市场交易

      (四)理论分析应持的出发点

      1、金融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

      2、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推动着货币范畴、金融范畴的发展

      3、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调整市场与中介对比格局以提高金融体系整体效率,实现越来越复杂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三、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一)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总体的研究

      1. 考察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实际包括两个层次

      • 金融中介机构与市场的关系

      • 存款货币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的关系

      2. 金融中介,在国际组织和金融理论研究中,涵盖各种金融中介机构

      • 所有金融中介都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服务;可以是金融产品的单纯“中介”;也可以是销售者、购买者

      • 所有金融中介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有关金融交易所必要的信息服务

      • 所有金融中介都本着同一保险原则;集合、分散、转移金融风险

      (二)传统银行的衰落

      1、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泯灭的议论主要在美国流行

      2、在长期实施分业经营的国家中,银行比例明显下降

      (三)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

      1. 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

      • 银行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 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银行还可以加工出来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并据以加工出可供选择的决策判断

      2. 假如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不复存在,银行中介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 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的确明显下降,但个人直接持股比例减少,中介持股比例增加

      • 从风险和 “参与成本”角度的剖析

      3. 风险是经济行为主体普遍面对的问题

      • 银行家有了需要在风险管理方面为之服务的客户群

      • 银行具备在这方面提供明智而有效服务的能力

      • 使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中心职能

      4. 在 “完全市场”的假设中,所有投资者能够无摩擦地参与市场,但现实中难以成立

      • 现实中投资者参与市场成本明显有上升趋势

      • 金融中介正是通过提供信息,代理投资,创造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服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

      (一)银行业务的证券化发展

      1、 银行业务资产业务的证券化有了迅速的发展

      • 抵押贷款中抵押品的证券化

      • 消费信贷的证券化

      • 应收账款的证券化

      • 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2、 银行的运作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就交叉在一起

      • 通过资本市场,银行解决了保持流动性的矛盾

      • 资本市场也相应地扩充了自己的领域

      3、银行在资本市场中扩充经营范围

      • 西欧大陆全能性银行,一直从事有关资本市场的经营

      • 在典型的分业经营国度,银行的经营实际也占资本市场业务总量的相当份额

      • 银行所以冒从事衍生品的交易风险,是由于传统业务收入明显下降

      4、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向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的扩张

      (二) MM定理

      1. MM定理的核心内容:在具备完美资本市场的经济中,企业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

      2. MM定理的假设条件

      ⑴均等收益分类假设。⑵确定性假设。⑶完美市场假设。⑷个人财务杠杆假设。

      依赖于这些严格的假设条件,根据无交易成本的“套利过程”,证明了在理想的均衡状态中财务结构不相关的假说。由于MM定理的前提条件非常严格的,使其很难通过实证检验

      3、MM定理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假设MM定理成立,意味着所有金融工具:不论是股票,是银行贷款,是债券,还是其他,都具有完全的替代性,都可以被视为一类金融资产,只需要一个利率就可以把它们串连起来

      •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讨论成为多余,银行部门也没有必要单独予以考虑

      本章思考题

      1、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有哪些?

      2、分析金融体系格局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3、你认为传统银行会消失吗?说明理由。

     

      上文是金融学基础第十讲,关于金融体系格局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广大备考 金融硕士 的考生们认真复习,努力备考,争取考试的成功。

     

      更多考试信息关注 文都教育 在线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