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16)

时间:2013-07-18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 分享:

      备考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同学们只有平时多积累,多练习,才能积少成多,量变导致质变。 文都教育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汉硕的备考资料,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复习备考。下面我们来看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16)

     

      Ø

      第二节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一 生理因素

      语言习得的有关生理因素主要是年龄。较多学者认为:

      第一,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存在的,不同年龄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

      第二,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时间的长短,而并非学习开始得早晚。

      第三, 正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学习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因此很难确定适合所有人的**第二语言习得年龄段,结合认知、情感等因素做综合分析研究。

      第四,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习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习者优势,克服其弱点,以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 认知因素

      1、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机能,是成功地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组成的综合能力。

      2、语言学能: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叫做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Ø 语言学能测验,根据卡罗尔的观点主要考察四部分。

      A语音编码解码能力

      B语法敏感性

      C强记能力

      D归纳能力

      Ø 对语言学能的看法:

      A语言学能是可以分析的

      B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同程度地具备这些能力

      C语言学能的差异影响到第二语言习得的速度

      3、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Ø 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Ø 学习策略大体可分为认知学习策略和元认知学习策略。

      ①认知学习策略:直接影响到第二语言学习的一般性策略。如:

      l 求解:学习者对所接触大的新语言材料首先必须理解,往往是通过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具体情境进行猜测,并通过各种办法证实其所做的假设。

      l 推理:学习者通过原有知识(包括第一语言知识)以及新获得的语言知识,进行概括推理或演绎推理以及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以内化规则。在这一过程中会导致偏误的迁移,过度泛化和简化等策略。

      l 实践:学习者通过大量练习或言语交际活动,从模仿、重复、记忆到运用,以熟练地掌握目的语。

      l 记忆:记住所学规则和语言材料。

      l 监控:发现错误,并纠正。

      ②元认知学习策略: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方式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思和研究。包括:

      l 计划:根据认识活动的性质、任务、应达目标制定活动计划,确定认知策略,如预先了解教材内容,确定注意的重点并进行预先演练。

      l 监控、评估、调节(P213、214)

      Ø 交际策略:是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活动,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Ø 交际策略的分类(15项):回避、简化(属于回避一类)

      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依赖母语)

      语义替代、描述、造词、重复、使用交际套语、利用交际环境(以目的语为基础解决问题)

      等待、体势语、使用其他语言、求助于对方(其他)

      2、 认知方式(P216)——是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A场独立性:是易于从整体中发现个别的认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部分与整体区分开来,能集中于某一部分而不受其他部分的干扰。

      B场依存性:易于感知事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上看事物,并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C审慎型:有此性格的的人在学习中善于周密地思考,全面分析,反复权衡以后才做决定或反应。

      D冲动型:这类人在学习中反应快捷,甚至不假思索,在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宁愿用猜测的办法。

      E歧义容忍度:对模糊不清或有歧义的问题的接受与容忍的程度。(P217)

      三 情感因素

      1、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

      Ø 内部动机:是个体自身所产生的动力,常常来自个体对所做事情的兴趣和对其意义的认识。

      Ø 外部动机: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别人的影响、奖赏、惩罚等。

      Ø 近景动机:是指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具体、局部的动机。如,考试。

      Ø 远景动机:与长远目标,特别是有社会意义的目标相联系。

      Ø 融合型动机:是指为了跟目的语社团直接进行交际,与目的语文化有更多的接触,甚至想进一步融合到第二语言社团中成为其一员。

      Ø 工具型动机:是指把第二语言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如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寻找工作等。

      Ø 如何激发学生动机:

      A要充分利用学习者本身已有的动机,并不断“充电”,使之进一步增强。

      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根本动力应是交际的需要。

      C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最直接的增强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

      D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给学习者以成功的机会并及时加以肯定。

      E适当地运用竞争机制。如,竞赛、激发上进心等。

      2、态度

      Ø 态度:态度是构成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评价性反应,是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上的褒贬好恶,并反映出对之采取行动的倾向性。

      Ø 影响学习态度的几个方面:

      A对目的语社团和文化的态度

      B对目的语的态度

      C对课程和教师、教材的态度

      Ø 学习态度大体可分为积极态度、一般态度和消极态度

      3、性格

      A内向和外向:(P222)

      B自尊心与抑制

      l 自尊心: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自我判断。自尊心强,即充分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持肯定积极的态度。

      l 抑制:是个体的一种防御外部伤害、保护自我的心理屏障。

      C焦虑:焦虑是一种性格特征。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在做事之前或做事之后都可能产生对能否做好事情的焦急、担心和忧虑的情绪。

      D移情:是设身处地地领会别人的思想和感情。这是人与人交往中相互沟通、消除隔阂、达到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如,假设、揣摩、推测等。

      Ø 人的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特点是十分复杂的,常常是多方面因素同时起作用,很难将单个因素分离出来加以专门研究。

      第三节 语言学习环境

      一 社会语言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语言环境包括视觉环境、听觉环境,特别是在该社会中广泛使用的鲜活的目的语口语是最重要的语言环境。(p228)

      二 课堂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教学

      课堂语言环境:主要指由教师、教材和学习者相互之间所提供的目的语语言输入以及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的各种操练和交际性语言活动。

      1、“无关联”与“有关联”的观点(P229)

      ①无关联:课堂教授的语法规则,除了能起到监控作用外不能变成习得的东西。克拉申认为许多人能在完全没有课堂教授的情况下习得第二语言,主张把课堂变成语言习得的场所,让学习者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接触体现i+1原则的可理解输入,由他们按自然顺序通过假设和验证在目的语交际活动中习得目的语的基本规则。

      ②有关联:认为获得语言结构的速度受到正式教学的影响,语法知识发展和被掌握的速度较快。前提是,教学内容符合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水平、认知程度,而且也能在心理上被接受。代表人物:沙伍德-史密斯:认为学习先于习得,是习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到的东西可以直接帮助习得语言,而且通过练习可以把学习来的项目转变为习得项目。

      ③白丽斯托克:中立。认为对语言知识掌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析性的掌握,即对语言规则进行分析,经过分析的语言知识易于灵活运用;另一种是自动掌握,即语言知识能迅速准确地加以利用,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自然习得重流利地运用语言而不是语法分析,课堂学习既重视语法的分析能力,也强调提高语言运用的自动化程度,因而最终也能流利而灵活地运用语言。

      2、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局限性

      Ø 优势:

      A课堂教学能充分利用人们长期积累的对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精心安排,进行集中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收到相对来说短期*的效果。

      B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是语言形式的掌握,课堂能有目的地提供比自然语言环境更集中,范围更广、形式更为复杂的语言形式。

      C课堂教学强调教授语言规则,符合成人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D课堂教学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和帮助,可以迅速提供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从而加快语言学习的速度。

      Ø 局限:

      A通过课堂教学接触目的语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目的语的输入量也无法与自然习得相比。

      B课堂教学所提供的不都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教给学生的常是“课堂语言”或“教科书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有一段距离。

      C课堂教学侧重语言形式,但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语法规则,最好的语法规则体系也是不充分的。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也可能产生误导。

      D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缺陷在于难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也难以进行真正的交际活动。

      三 充分利用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p232)

      建立新的教学体系,突破课堂教学的框框,由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语言环境里的交际活动三个层面组成。

      A首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B是把作为语言实践的各种课外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

      C充分利用汉语的社会大环境,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环境中。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笔记(16)的第六章第2节的内容上文已经详细为大家介绍了,稍后小编会继续奉上余下的部分,请同学们关注。最后预祝各位度能够顺利共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加油!

     

      更多汉硕备考关注 文都教育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