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综合考试重点(六)
时间:2013-07-17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中传的 艺术硕士是大家争相要进的专业,如何能够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凸显而出呢? 文都教育小编认为,大家一定要多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的关于艺术学的信息、资料,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下面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中传艺术综合的考试重点知识点。
理论术语——首先说明这是什么学科或门类的术语,然后用相关的理论关键词解释其含义,接下来再用通俗易懂的非学术话语解释或者举一个例子。
兴观群怨 孔子的美学观点。出自《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
“兴”、“观”、“群”、“怨”这四者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其中“兴”是前提,它包含了孔子对诗的整体作用的概括。这一思想表明,孔子已认识到艺术的社会作用只能通过美感的心理活动来实现。
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艺术手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的陌生起来,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例如郭沫若的诗歌《凤凰涅槃》中写到: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这样的句子看起来颠三倒四,其实作者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陌生化的语言,让我们更有力的感受到凤凰再生之后的新鲜感、自由感、喜悦感和那种狂欢的氛围。与陌生化相对的概念是“自动化”言语,就是指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童心说 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四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净化 是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概念,认为悲剧可以导致情感净化。净化是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的一种读者状况,是读者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精神调节、情绪排遣、杂念去除和人格提升状态。净化的内容或作用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精神调节,指文学接受使读者的精神状态得到自我调整和节制;二是情绪排遣,指文学接受使读者的内心郁结得以由内向外地宣泄从而趋于满足;三是杂念去除,指文学接受使读者的实际利害之心被涤除干净而进入平淡或超脱境界;四是人格提升,指文学接受使读者的人格或个性获得升华,上升到更为高尚或崇高的层次。
距离说 英 布洛提出。主体对客体保持心理距离,是完全排除实用或功利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审美心境去欣赏对象。不即不离,注意而不功利。太近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英国老太太看哈姆雷特,警告演员当心毒剑。太远 看到油画,估算多少钱。
移情说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 立普斯提出。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外物身上,于是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产生共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将自己乐的心境外射到鱼身上。多立克石柱“耸立上腾”主客相融、物我同一。由我及物,由物及我。它夸大移情的作用,把美的根源和本质归结为人的移情,否定美的客观存在。主要特点是感情的外射。
反对者,格式塔学派,事物运动和形状与人心理结构有某种“同形同构”关系,从而引起人相应的情感运动。(注重客体、更科学)
原型 源自心理学学卡尔荣格,指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潜意识。这种意象可以是描述性的细节、剧情模式,或角色典型,它能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审美无功利性 这是由德国美学家康德提出的概念,认为审美具有不指向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文学中的审美无功利性,是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
写意 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在造型上要求抓住最能体现所绘物象形貌神情特征的部分,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形象。在表现技巧上,写意重视笔墨的表现力,要求笔墨既要描绘出物象的形状,又要表现出书法的韵律,抒发画家个人的主观情感。比如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一绝。
体验派 苏联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世界一大戏剧体系的奠基人。创作原则:演员在创造角色时有意识地体验角色,这种体验从准备阶段到正式演出要贯穿始终。演员的外部表达必须依赖和服从于内心体验,“我就是角色”。
高峰体验 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用语言无法表达。美国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自我,最接近其真正的自我,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或特质的顶点,潜能发挥到最大程度。高峰体验者被认为是更具有创造性、更果断、更富有幻想、更加独立,更可能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上面是一部分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综合考试重点知识点,大家一定要先把这些重点记住,然后要更多的去积累,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加油!愿每一个考生都能够完成 艺术硕士的加冕。
更多考试资料关注 文都教育
- 艺术硕士
- 责任编辑: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