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发展简史--中世纪
时间:2012-08-17 来源:网络 浏览:西亚迁至北欧的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的"民族流动"最终导致公元 4、5 世纪的入侵。公元 378 年西哥特人憎恨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压迫,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几经战乱后,公元 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皇帝被废除,标志欧州封建社会的开始。日耳曼人文化落后,知识浅陋,不懂任何艺术。
公元 6、7 世纪,西欧大部分地区倒退至落后时代,异族的国王们完全没有能力管理他们篡取的权力。然而当西欧社会一派凋敝的时候,基督教却在向着它的发展。自从公元 313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活动由地下转为公开,它很快战胜了其他竞争的宗教,于 380--392 年间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唯一的合法信仰。灭亡了西罗马的日耳曼人已皈依了基督教。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王权分散而弱小的时候,基督教却由于教皇统治的兴起权力日益集中强大。
一、 基督教与中世纪音乐
在西方文明史上,"中世纪"一词意指欧州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公元 5 世纪以后的近一千年的漫长时间。尽管人类处于蒙昧状态,科学文化发展缓慢,但是中世纪也并非一片黑暗。伴随着 9 世纪加洛林文艺复兴,欧洲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文化复兴,11、12、13 三个世纪,精神文化出现了新的发展。基督教的统治深深地影响着中世纪艺术的发展。
中世纪早期(约至 1000 年)病态的禁欲主义和对现世的蔑视,扼杀了艺术的人文精神,绘画和雕塑对人的描绘是虚拟的,音乐追求客观彼岸的风格。然而从西方音乐的历史的角度看,教会对于音乐的一贯重视,对于教仪音乐的统一作出的努力,对音乐发展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这些都明显促进了中世纪欧洲音乐的发展,也使音乐资料能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
格里高利圣咏早期教会音乐格里高利圣咏早期教会音乐受到古希腊、希伯莱特别是叙利亚音乐的影响。公元 330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又名君士坦丁堡,现称伊斯坦布尔),395 年建立东罗马帝国。1054 年它的教会与罗马基督教分裂,更名东正教(Eastern Church)罗马教会称为天主教(Catholics)。直到 1453 年被土耳其人占领,拜占庭一直是欧洲幸存的古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融合发展的中心地。叙利亚赞美诗(Psalm)的歌唱方法和赞美歌(hymn)的运用,都是从拜占庭,经过米兰传入西欧。拜占庭还对完善教会调式体系起了重要作用。
在西方,米兰的圣·u23433X布罗斯(st·Ambrose 374-397 的米兰主教)最早将叙利亚应答赞美诗(responsorial psalmody)的歌唱介绍到西方。安布罗斯编定的圣歌对法国、西班牙和罗马
产生影响。宗教音乐的发展与统治有赖于教仪音乐的统一,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 在位)统一了宗教教仪圣咏,编定了教仪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格里高利圣咏是单声音乐,拉丁文词,节奏自由,男声歌唱。它成为唯一能在教堂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仪式中使用的音乐。公元 8 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开始强盛起来,国王加洛林斯马格努斯通过征服战争成为西、中欧的统治者。公元 800 年圣诞节,他访问罗马,被教皇加冕为查里曼大帝,成为中世纪罗马帝国的领袖。他把当时最卓越的学者请入宫中,整理、抄写古集,形成中世纪一个短暂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查里曼热心宗教事务,他推行标准的罗马弥撒仪式和音乐,促进了格里高利圣咏在欧洲的传播。现存的最早的圣咏有约 11 至 13 世纪的旧罗马本(Old Roman versions)和查里曼时代整理与编辑的大量抄本。作为中世纪的主体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在欧洲得到广泛的传播。公元 11 世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宗教音乐基本统一。
公元 16 世纪以前欧洲大量音乐作品都与圣咏相联系。尽管中世纪后期格里高利圣咏宗教功能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减弱,然而它所形成的音乐文化传统影响是深远的。格里高利圣咏的词有取自圣经的,也有不是圣经的;有散文体的,也有诗歌体的。演唱方式有对唱式的(antiphonal,两组合唱互相交替演唱)、应答式的(responsorial,领唱与合唱交替)和独唱或者齐唱的。在音乐与词的关系上有三种类型:
(1)音节风格(SyllabicStyle)。一个拉丁语音节对一个音,多为宣叙性音调。
(2)花唱风格(melismatic style)。在一个音节上有长拖腔的。如弥撒中的垂怜经和阿莱路亚(Al-leluia),后者为宗教欢呼歌,在歌中仅有的阿莱路亚一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往往有很长的拖腔。它是圣咏中音乐最富创造性的一种类型。
(3)介于前两种之间的音组风格。格里高利圣咏的调式有八种类型,多里亚、弗里基亚、利地亚、混合利地亚四种正格调式,以及它们分别派生出的四种变格调式,名称借用了古希腊调式,但与古希腊调式根本不同。
哥特时代
从 1050 年始,西欧缓慢地摆脱了以前的落后状态。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基本形成,政治稳定,贸易得到恢复,城市获得发展。寺院、大教堂的学校得到发展,大学产生。拉丁基督教国家的人民已经部分地摆脱裹在身上的忏悔和渡生来世的寒冬的长袍,而转向关心现世的世界。
12、13 世纪西欧形成了与中世纪初期不同的新的文明时期。罗马式的建筑是中世纪早期寺院建筑的主要风格。穹形的拱顶、结实的墙壁、巨大的支柱、窄小的窗户、阴暗的内部,和大量的水平线条。这种建筑孕含着强烈的宗教精神,而不是为了感官享受。12 世纪后期和 13 世纪,哥特式的建筑取代前者。哥特式大教堂,不像寺院位于渺无人迹的悬崖峭壁,而处于城镇中人们的生活中心,与学校、图书馆并立。哥特式建筑带有市民化倾向。一反罗马式厚重阴暗的式样,它广泛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挺秀的小尖 塔、轻盈通透的飞拱壁、修长的立柱和簇柱,以及彩色玻璃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的神秘的幻觉。它是天主教的观念与城市物质文化的结晶四、复调音乐的兴起
与哥特式的建筑以及绘画中透视科学几乎同时出现的,是在听觉上有立体空间感的音乐风格--复调音乐。西方最早的有记载的复调音乐出现于 9 世纪末,称为奥尔加农(Organum),它是在格里高利圣咏下方一音对一音地加上一个平行四或五度的声部。12 世纪又出现的一种华丽的奥尔加农(florid organum),圣咏的音符被拖得很长,在每一个圣咏音符的上方可以对许多音符,形成一个花唱的装饰性的歌调。其中被称为固定旋律(tenor)的圣咏旋律已很难辨认,而吸引人的是上方的花唱的歌调。
- 艺术硕士
- 责任编辑:木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