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1年地球物理勘探考研大纲
时间:2010-09-01 来源:考试吧 浏览: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勘探》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地球物理勘探
二、适用专业: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地质类专业
三、参考书目(请依据考试内容选择以下参考书)
1、地震勘探部分
《地震勘探原理》上册,陆基孟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牟永光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重磁电勘探部分
(1)《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处理与解释》,陈乐寿等编著,石油大学出版社,1989;
(2)《油气田重磁勘探》,吴蓉元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年;
(3)《石油电法勘探》,王家映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年。
四、考试内容要求
考查考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与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地球物理勘探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分为地震勘探和重磁电勘探部分,考生可以选择地震勘探部分,也可以选择重磁电勘探部分进行考试。试题内容包括名词解释(40分)、简答题(60分)、综合题(50分),综合题中可能有问答、计算和证明等多种形式。
五、地震勘探部分(150分)
1、地震波运动学
地震波的基本概念,一个界面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地震折射波运动学,多层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2、地震信号的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概述,付立叶展式的重要性质,频谱资料的获得和整理,地震波频谱的特征及其应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滤波方程,频率滤波参数选择的基本原则。
3、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方法,地震测线的布置,观测系统及其图示方法,地震波的激发,地震波的接收,低速带的测定。
4、地震组合法原理
地震勘探中干扰波的特点和组合法的提出,简单线性组合的方向特性,随机干扰的特点,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确定组合参数的方法步骤和基本原则,组合的频率特性,各种组合方式。
5、共反射点叠加法
共中心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多次反射波的特点,多次叠加的特性,多次叠加的相位特性、频率特性和统计效应,多次覆盖参数对叠加效果的影响及其选择原则,影响叠加效果因素分析。
6、地震波速度
地震波在岩层中传播速度,几种速度概念,平均速度的测定,叠加速度的求取,各种速度之间关系及换算公式。
7、地震数据处理基础
一维傅立叶变换及频谱分析,采样与假频,一维数字滤波,二维傅立叶变换及二维频-波谱分析,空间假频,二维数字滤波。
8、预处理及真振幅恢复
数据解编,道编辑,野外观测系统定义,波前发散能量补偿,地层吸收能量补偿。
9、反褶积
褶积模型,反褶积概念,反褶积的基本假设,地震子波求取,最佳维纳滤波,最小平方反褶积,脉冲反褶积,预测反褶积。
10、动校正及叠加
动校正概念,水平层动校正,单一倾斜层动校正,任意倾角倾斜层界面动校正,数字动校正方法和动校正拉伸,水平叠加的原理,剩余时差及叠加特性,叠加剖面存在的问题。
11、静校正
与静校正有关的概念,基准面静校正,初至折射静校正,水平风化层的折射静校正,加减法折射静校正,广义互换法(GRM)折射静校正,广义线性反演折射静校正,基于时差分解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相关法剩余静校正方法。
12、速度分析
速度谱的制作与分析的基本原理。
13、偏移
偏移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应用条件。
六、重磁电勘探部分(150分)
1、电法勘探原理
直流电法、大地电磁测深法、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法、人工源时间域电磁测深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2、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方法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原理,克服干扰的措施,远参考法的原理。
3、均匀层状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
均匀层状介质中大地电磁场传播的基本特性,阻抗递推公式,视电阻率的频率特性。
4、非均匀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
张量阻抗及其旋转特性,静态位移,TE极化,TM极化,TE、TM两种视电阻率的频率特性不一至的原因。
5、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解释基础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再处理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
6、重力勘探基础
地球重力场的组成,正常重力场,重力异常,重力观测资料的改正,重力勘探基本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
7、磁法勘探基础
地球磁场的基本特性,地磁要素,地球磁场的组成,正常磁场,磁异常,磁测资料的改正,磁法勘探基本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
- 考研专业课大纲
- 责任编辑:千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