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文科)
时间:2010-06-29 来源:文都教育 浏览:一、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各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4分)
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2.在下列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先于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统一于存在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2.在下列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先于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统一于存在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问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5.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A.人道主义 B.拜金主义 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博爱
6.近代中国系统阐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龚自珍 B.魏源 C.林则徐 D.洪仁歼
7.在1935年“华北事变”中,南京国民政府为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华北特殊化”的要求,成立了:
A.“冀东香河临时维持会” B. 华北“临时政府”
C。“冀东防共自治政府” D.“冀察政务委员会”
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的:
A.组织路线问题 B.思想路线问题
C. 政治路线问题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
9.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是:
A.机械化的农业 B.发达的交通运输业
C.繁荣的商业和市场 D.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
10.当前,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A.抓好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
B.调整内部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C. 发展企业集团,讲究规模效益
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企业自主权
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
A. 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1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B.尊重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
13.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4.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是因为:
A.统一战线中大多数成员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B.我国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
C.统一战线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
D.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家
二、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人题后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18分)
15.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垄断资本发展的新现象有:
A.生产集中发展到跨部门集中 B.相当数量的大企业被兼并或合并
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自由竞争完全为垄断所取代
17.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历史观不同 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不同
C.社会思想不同 D.实现理想的途径不同
E.依靠的社会力量不同
18.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
A.武装斗争 B.根据地建设 C。统一战线 D.党的建设
E.土地革命
19.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要求建立的市场体系应该是:
A.地方性的市场 B.竞争的市场
C. 开放的市场 D. 全国统一的市场
E.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
20.决定我国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A.消费人口总量 B.消费品价格水平
C.群众的消费倾向 D.国民收入总额及其增长进度
E,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2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在于:
A.经济基础不同 B.阶级实质不同
C.宗旨不同 D. 主体不同
E.国家结构不同
22.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包括:
A.思想建设 B.理论建设 C.政治建设 D.组织建设
E.作风建设
23.中共十四大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其是否有利 于: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加强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按题意作出正确回答。
24.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25.1992年4月美国发生的洛杉矾暴力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这一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四、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26.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27.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8.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五、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宴求紧扣题意,论述符合逻辑。
29.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从认识论上阐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一致性。
30.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用的意义。
31.1938年12月10日,张君励在《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中说:“共产党之特点与其所以异于他党者,在其阶级性,在其认定以阶级斗争为夺取政权之出路。公等昔年所以特注意于无产者,且标土地革命之说者,即在于此,此马克思之学说,而列宁从而实现之者也。乃公等社会革命工作正在进行中,忽而‘九.一八’之巨变。于是先生等倍阶级斗争之不适于中国,转而标出民族战争之说。此种巨变,诚为国家之大幸,应表而出之者也。然民族斗争云者以全体人民为主体,不应更有阶级之成见。”试结合抗日战争实际,评析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
第二部分选作题
注意:下列两组试题1和2分别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题目,考生应在两组选做其一;如果两组试题都做,只按第一组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32.辨析题(5分)
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权力,即一个国家控制别国的能力。
33.材料题(10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欧洲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对此,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抛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与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馑、贫穷、冒险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由于各种危机的发展,我们决不能把这种援助放在零星付给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将来给予的任何援助应该是根治疾病的药品,而不应该是暂时止痛的镇痛剂。任何愿意协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都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而企图延长人类痛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政府的反对。
摘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2
一项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价值高达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正在形成。在美国的马歇尔计划(640亿美元)启动了被战争搞得疲惫不堪的西欧之后40多年,一个同样雄心勃勃的但是结构不同的计划正在制定,以促进东欧的变革。
新援助战略的明确内涵是将大量资金注入东欧,使其成为恢复混合经济的样板,以重新启动苏联国内改革进程。
受援国家将包括东欧的所有前苏联卫星国加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正在为每个国家制定分别的一揽子计划,但在任何情况下资金流量都取决于是否同意进行一整套的经济改革,这种改革旨在促进从失调的控制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
摘自美国<世界箴言>(1991年4月刊)
材料3
马歇尔计划很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采取的最成功的外交主动行动。它推动了欧洲的重建,并导致了一个横跨北大西洋的繁荣的安全组织的诞生。
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那样,今天的前苏联帝国几乎筋疲力尽。40年代末,华盛顿的推动使法国和德国走上了合作的道路。今天,西方的推动或许也会促使波兰、乌克兰和俄罗斯消除敌意。
同情心和商业利益将在1992年促使西方向前苏联提供援助。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入危险人物之手。但是我们目前不像1947年那样感觉到明显的安全威胁。由于现在的动力不如斯大林在世时那样大,因此西方盟国今天大概不会像美国当年为欧洲复苏而拿出那么多钱。
摘自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2年2月25日)
问①马歇尔声称,欧洲复兴计划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和任何主义”的。请结合材料1中的有关文字对此加以简要评析。
问②参照材料1和2,比较马歇尔计划与“新马歇尔计划”所反映的美国战略意图的异同。
问③材料3与2表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对“新马歇尔计划”的调门明显下降。试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2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34.辨析题(5分)
第二国际是修正主义的国际。
35.材料题(10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背景: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引起了党内外和国内外的强烈反响与种种议论。
材料1
我在这里讲话的目的,是要使其他国家的同志知道,在我们俄国共产党内有相当数量功一批人对于俄国的现行政策,对于俄国国内政策的转变忧心仲仲;而且我们认为,我们有责任把自己的担忧告诉其他国家的同志们。
第一个而且主要的问题就是,这种转变,这种政策会不会使新的共产主义经济在俄国得到巩固和发展呢要知道,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使得,只有新的共产主义的生产体系才能真正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只要还存在着分成许多不同阶段和部分的旧的生产体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就不可能增长,我们就不可能期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同志们!我们所持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已经在全世界过时了;我们也知道,社会革命正是由这种情况决定的;因此,要么全人类将彻底毁灭,要么上升的新阶级将创造出新的、更完善的生产方式。所以,我们在观察规今的俄国时,在考察俄国正在形成的关系时,必须给自己提出一问题:国内政策的这种转变会不会促进旧的生产体系在资本主义基础上恢复起来呢我们不想掩饰,新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有可能重新站稳脚跟,在俄国实现复辟。
——摘自“工人反对派”柯伦泰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世界代表大会上的发言(1921年6月5日)
材料2
(“路标转换派”发表议论说)这个苏维埃政权究竟在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呢共产党员说,在建设共产主义国家,并且要人相信这是一种策略:布尔什维克在困难关头哄骗私人资本家,然后,据说就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布尔什维克可以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可是实际上这不是什么策赂,而是蜕化,是内部的蜕变,他们一定会走向通常的资产阶级国家,我们应当支持他们。历史是殊途同归的。
——转引自<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31页
材料3
新经济政策使无产阶级的状况、因而也使工会的状况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工业和运输方面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还是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的手里。这种情况加上土地国有化,表明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因为新经济政策容许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同力图复活的资本主义,在通过市场来满足千百万农民需要的基础上实行经济竞赛。
——摘自列宁《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1992年1月12日)
材料4
在最近几年,必须善于考虑那些便于由宗法制度、由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我们”直到
现在还常常这样议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但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
——摘自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
问①对于新经济政策,材料1和2的观点有何异同
问②参照材料3,说明俄共(布)实施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可行的
问③材料4中列宁说:“‘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但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对此你如何理解
- 考研政治真题
- 责任编辑:千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