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2019教育学考研冲刺考点:教育的社会功能

时间:2018-12-14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 分享:

      2019考研复习正在紧张的进行中,教育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知识点也非常多,并且很多内容容易混淆,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文都网校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19教育学考研冲刺考点,提醒各位考生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做好复习规划。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2019年教育学考研冲刺考点: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

      2、教育再生产生产技术。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从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3、教育直接生产科学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是知识、技术和工艺创新的机构,它们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从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4、教育通过人文环境的创设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5、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

      1.为经济持续发展和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

      2.为经济发展的各部门提供一支具有足够数量、较高质量和搭配合理的人才队伍,即职业和专业教育能够直接生产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3.帮助人们形成各种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的节奏和变化。通过教育途径帮助人们形成一些现代观念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对现代生产和经济发展至关重大。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对政治的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1、教育能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作用于是一定的政治,这是教育对政治、经济作用的一个主要的方面。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要想得到实现、巩固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人才作支柱,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学校教育。教育可以培养大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直接为政治制度服务。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这由国家的政体来决定,但与人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的发展程度也有关系。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履行民主的权利,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

      3、为政治的稳定和变革制造一定的舆论

      通过教育宣传一定阶级和政党的政治纲领、方针、路线和政策是教育对政治的基本功能,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聚集的地方,师生对社会上的各种主张、思想作出反映,对于进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变革,进行积极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扩大其影响,从而促进社会政治进步和变革;对于消极腐败的社会政治理论和观点,进行有效的抵制,不让其在社会上扩散和蔓延。另一方面学校对于社会政治的决策,即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确定具有咨询作用,特别是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功能更为显著。

      4、教师和学生是任何一个时代政治稳定和变革的中坚力量

      教师和青年学生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思想敏锐,,关心时势,以天下为己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维护政治的稳定和促进政治的变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5、学校本身肩负着对公民进行政治教育,推进社会民主化的职责

      学校的重要功能是使人社会化,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化,学校的重要职责是实施政治教育。

      社会民主属于政治范畴,民主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民主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政治必然要求民主教育与之配合。民主教育,即实现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教育通过传递民主政治可以启发、激励、提高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并且教育还具有创造民主政治的机制和作用,可以说教育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传递着文化,它使新一代能迅捷、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的精华,迅*长为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的“文化人”。与此同时,教育将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这样,人类的精神财富便找到了最安全且具有再生功能的“保险库”,教育也就有了保存文化的功能。

      2.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播,一般指某一社会共同体的文化向另一社会文化共同体的传播过程,是单向的;而文化的交流,则是两个和两个以上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相互传播,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文化的交流,对于双方都是自我超越的过程,都是向自身灌注生命力和新鲜血液的过程。教育作为传播——交流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就有了丰富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所谓教育文化的选择,即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文化的糟粕必须摒弃,精华则有待发扬。这就需要教育对“文化”进行筛选,把经过“过滤”了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是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内在机理,因而教育对文化也具有提升的功能。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意味着价值的取舍与认知意向的转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

      4.创造——更新文化功能。教育是文化结构中的一个能动的要素,它的这一功能立足于上述功能。

      (四)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实行计划教育,只是从量上控制人口的增长,这只提高人口质量的条件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用优生学的科学原理指导人口的生育行为,因此,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通过发展科学教育提高人口质量。

      2.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人们的生育行为受生育观的支配,不同的生育观有不同的生育行为,学校担负着对年轻一代进行科学生育观的教育的任务。

      三、教育与现代化

      (一)教育与现代化

      1、现代化的内涵

      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具有指向性的能动的教育变革过程,是教育的整体性转型,是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教育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现代人的观念的确立,教育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提高,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和教育结构的丰富多样性。

      教育的现代化具有一般特征和内在特征,其一般特征表现在:(1)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2)教育开始逐步构建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3)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为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教育民主化包括以下几层含义: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不仅在入学机会上的均等和获得知识方面的机会均等,而且是充分发展每一个体内在潜力、获得本领方面的机会均等;均等地改变所有教师和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条件;通过学校加强升迁性的社会流动;师生关系的平等与民主;使教员、家长、学生和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使教师与学生参与教育管理;教育内容中民主意识的渗透和民主参与能力的培养。教育主体性有这样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发展;二是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打破模式化的教育,用多样化的教育造就富于个性的一代新人。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1)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适应社会发展的先进教育观念对社会和教育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就是摒弃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背离的落后的教育观,树立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教育观念,如终身教育观、教育主体观、教育民主观等。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2)教育内容现代化

      通过教育内容的调整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焦点,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和稳定性、结构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引进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是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3)教育条件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在教育教学中使用先进教学手段,如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闭路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等都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4)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包括三个方面:建立高质、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开放、民主的教育管理原则;使用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手段。

      (5)教师素质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师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素质、知识构成现代化和教育能力现代化等方面。

      (二)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把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

      1987年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强调要把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再次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培养大批人才,就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江泽民在会上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1997年,党的“十五大”深刻阐明: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建设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教育首次成了领先于经济发展的“根本大计”,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2002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要"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再次得到强调。

      (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1.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1995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在同年5月26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青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九五”计划和长远规划的重要内容。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再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2001年,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专门列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一章,首次将人才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突出强调了人才工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002年5月7日,中央印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对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部署,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赋予人才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2002年底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党管人才”。这对于保证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颁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加强人才工作作出决定。《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两大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基本国策,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力争有所作为,必须把教育、科技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扎扎实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2.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自主创新关键要依靠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一般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的素质。所谓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进行创新的动力。所谓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所谓创新人格,主要包括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执着的爱、顽强的意志、毅力,有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以及坚韧顽强的性格。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关系,一方面,创新型国家建设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为个人提出了发展成为国家所需的创新人才的需求,也创造了极好的机遇。

      3.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改变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因素,大胆进行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对教育改革的超越。教育创新是一个提出创造性思想并转化为特色新型教育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创新思想的提出是先导。

      所谓教育创新,就是要对现行教育中一切不适合于学生创造力生长的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以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教育创新是一个集合概念,涉及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等诸多方面。教育创新是教育的变革,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具有生机与活力的运作机制,并有丰富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教育推动着教育创新。

      具体说来教育创新主要包括: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这是教育创新的核心问题。建立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创新的基础。

      第二、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性。教育管理以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性。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实施教育创新制度,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第四、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性。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推动教育创新的有力杠杆。创新型教育评价体系是树立教育创新思想、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最直接有效的引导力量。

      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家持续更新考研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学们可以关注文都考研,这里有你需要的资料,点击【kaoyan.wenduedu.com】风里、雨里,文都陪伴着你!有问题找文都☞☞☞详情咨询入口>>>

    课程推荐:

    12月主推课程

    2019考研主推产品

    2019考研政治点睛班

    2019考研英语点睛班

    2019考研复试特训班

    2019考研复试精讲班

    2019考研复试实战演练班

    2019考研复试全程班

    2020考研主推产品

    2020考研高端辅导成功卡

    2020考研高端辅导英才成功卡

    2020考研VIP特训班【政治】

    2020考研VIP特训班【数学】

    2020考研VIP特训班【英语一】

    2020考研VIP特训班【英语二】

    2020考研专硕VIP特训班【西医临综】

    2020考研专硕199管综VIP特训班

    【协议】2020考研法硕(非法学)VIP特训班

    2020考研专硕会计硕士全科VIP特训班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