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2018考研政治马原考前知识点梳理:唯物论

时间:2017-12-15 来源:文都网校 浏览: 分享:

      2018考研初试越来越近,考研政治的复习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马原是考研政治五大部分占分比重较大的一部分,同学们往往在这部分特别容易丢分。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总结了考研政治马原考前知识点梳理,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1.物质范畴

    恩格斯初步概况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明确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列宁科学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客观性、可知性

    总结

    物质范畴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和唯一特性。根据这一规定,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论意义

    ①划清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界限。

    ②划清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③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界限。

    ④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界限。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旧唯物主义观点 ①“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②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客观存在,把历史过程看出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观点 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客观实在性,使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主要表现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 ①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原理说明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
    ②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原理意义 ①理论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②实践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运动观

    运动 含义 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特性 绝对性、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 含义 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特性 相对性、稳定性、有条件性。
    意义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物质运动的衡量尺度。
    认识事物的前提和条件。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从运动角度看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从物质角度看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联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割裂联系 形而上学不变论:只强调静止否认运动
    相对主义诡辩论:只强调运动否认静止

      【真题示例】

      (2013)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三、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时空

    含义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特性

    客观性。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联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时空会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割裂联系

    ①机械唯物主义:时空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是与物质无关的空洞形式。②唯心主义:时空是纯粹的主观形式,先验的、理念的产物

    方法论意义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真题示例】

      (2014)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标志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016)南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两句诗蕴含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含着相同哲理的是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手方知读书迟

      D.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四、马克思主义意识观

      1.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意识是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①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2.意识的本质

    本质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内容

    ①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②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③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真题示例】

      (2010)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3.意识的能动作用

    含义

    人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正确发挥

    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基本途径-实践。

    ③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

    内容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割裂联系

    ①唯意志论:只强调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性。

    ②宿命论:只强调客观规律性忽视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意义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遵循客观规律。

    ②社会发展既要合乎主观目的,更要合乎规律。

      【真题示例】

      (2016)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的使用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 等于“由自”,“由自”及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唯物辩证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五、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基本特征 ①直接现实性(实践高于理论的品格)。
    ②自觉的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 ①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主导)
    ②社会政治实践
    ③科学文化实践
    地位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③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作用 实践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

    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②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②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③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真题示例】

      (2010)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文都网校考研频道为大家持续更新考研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学们可以关注文都考研,这里有你需要的资料,这里更有考研政治课程,点击【kaoyan.wenduedu.com】风里、雨里,文都陪伴着你!有问题找文都☞☞☞详情咨询入口>>>

      2018考研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专题已上线,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进入2018年考研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专题>>>

    2018年考研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课程推荐:

    2018/2019考研12月主推课程

    2019考研专硕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特训

    2018考研政治点考前睛班

    2019考研政治英语一特训

    2018考研英语一考前点睛班

    2018考研英语二考前点睛班

    2019考研政治英语二特训

    2019考研专硕西医临综特训

    2019考研会计硕士全科特训

    2019考研政治英语一数学特训

     

    文都2023考研福利群:1009102006【加群

    文都2023考研交流群:690522225【加群

    文都2024考研交流群群:1095571237【加群

    文都四六级资料分享群:671078088【加群

    热门课程
    热文排行